养分缺乏下落叶松幼苗根际土壤中的有机酸及其对磷吸收积累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需人工造林的荒山荒地,以及面积广阔的矿山土急需复垦,这些立地条件下,土壤养分缺乏常普遍存在。落叶松是当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在较严重的土壤贫瘠条件下,其成活与生长仍受很大限制。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养分缺乏下落叶松根际土壤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优势有机酸对暗棕壤磷有效性和落叶松幼苗吸收、运输磷素养分的影响,以探讨利用有机酸提高养分缺乏下落叶松幼苗抗土壤贫瘠能力的可行性机制,从而为提高落叶松对土壤养分胁迫的适应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养分缺乏条件下落叶松幼苗根际土壤中有机酸种类增多,其影响因养分缺乏的时间和程度而异。从养分缺乏时间看,新增有机酸的种类顺序为30d>3d>10d。对于不同的养分缺乏水平,养分缺乏越重则新增的有机酸种类越多。土壤养分缺乏还增加有机酸数量,也因养分缺乏时间和程度而异:在较短时间内,养分缺乏越重有机酸数量的增幅越大,时间较长则养分缺乏较轻的处理增幅较大。有机酸总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即3d>10d>30d,大多数有机酸以3d数量增幅最大。对于不同种类的有机酸,一般苹果酸数量增幅较大,其次为柠檬酸或草酸。各有机酸数量占有机酸总量的比例排序未变。(2)与A1层暗棕壤相比,A1与B层混合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降低。外源有机酸处理后,混合暗棕壤的速效磷含量升高,3种有机酸的作用强弱为琥珀酸>柠檬酸>草酸,一般以5.0 mmol/L、20 d时提高效果最显著。(3)土壤养分缺乏处理后,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降低,外源有机酸处理后,二者均升高,升高幅度因处理时间、有机酸浓度和种类而异:对于根系,20 d和30 d结果高于10 d,叶片则10 d和20 d结果高于30 d,说明处理前期磷被吸收后向叶片的转移量较大,而后期则更多地在根中积累;3种有机酸大多在10.0 mmol/L提高幅度最大;不同有机酸的增幅为琥珀酸>柠檬酸>草酸。因此,外源有机酸能提高苗木对养分缺乏土壤中磷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进而提高其对养分缺乏土壤的耐性和适应能力。(4)外源有机酸降低了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磷利用效率,二者因处理时间、有机酸种类和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在3个处理时间内,20 d降幅最大,其次为10 d,再次为30 d;5.0 mmol/L降幅最大,其次为10.0、1.0 mmol/L,0.2 mmol/L降幅最小;不同种类有机酸的降幅为玻珀酸>柠檬酸>草酸。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通过高压直流脉冲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使肿瘤细胞凋亡,消融同时有效保护了重要的脉管结构,避免了温度消融术中邻近组织结构不可逆损伤及“热沉效应”。本研究基于数值仿真模型和临床肝脏消融实验结果优化了高压陡脉冲治疗仪治疗参数,获得符合临床需求的治疗方案。研究目的:(1)优化高压陡脉冲治疗仪,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
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之一。社员在生产过程中对合作社享有控制权和剩余价值分配权,这比传统家庭农户更适合农业经济的发展。因为大型企业和民间资本等的参与,使
学位
本文以含介词性语素的复合副词为研究对象,对其性质特征、结构以及来源进行考察。为了界定含介语素的复合副词,本文从介语素的概念与范围入手,对复合副词中的介语素进行鉴别。当某个语素在复合副词中具有介引之义时,本文就称这个语素是介语素,相应的,这个词就是含有介语素的复合副词。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本文根据语素义和词义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鉴别介语素的具体办法。第一步是分析语素的来源词,即判断哪些复合副词中的某个
黄素是一类缺电子型异咯嗪化合物,在生物酶催化、化学催化和光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通过在其周环引入取代基,可实现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调控。目前已经报道的大部分
众所周知,氟的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强,这决定了氟是一种反应性能非常强的非金属元素,通常情况下氟化物是以离子状态而存在。氟原子具有非常特殊的原子结构,这样也就决定了氟原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新能源,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制氢是最有效的制氢工艺。我国工业制氢的原料正转向品质差、含硫量高的烟煤、褐煤或高硫石油焦等,这些劣质煤或高硫石油焦等
微生物利用生物质发酵生产氢气新能源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低能耗的优点,对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时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导电炭布强化转基因产气肠
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日本Kobe地震的震后调查发现,节点的断裂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塑性变形,可归结为应力集中区域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在空间结构、新型结构体系中构
目的:吗氯贝胺离子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方法:(1)建立吗氯贝胺含量测定的HPLC法;(2)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与人工鼻液作用前后制剂状态、作用后凝胶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