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综合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维度,一方面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为一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为观察和监控经济运行提供了直观的指标,因此被称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筹资和投资、资本定价以及资本配置,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资本配置功能,即通过股票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分配。
股票市场通过价格这一信号器来实现资本配置的功能,而市场有效性理论揭示了价格又主要受到相关信息资源状况的影响。显然,只有反映公司真实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价格才是正确的信号器。价格能否反映其真实价值,关键在于一切能引起股票内在价值变化的信息是否充分、准确、及时地披露、传播、接收和处理,所以,信息是效率的核心基础。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会产生噪声,它作为错误的信息会降低市场效率。这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并不仅仅是人类理性的缺陷所致,而经常是由特殊的制度因素引发的。因而制度状况对股票市场效率亦起着重大的作用。
所谓重大经济信息是指有可能对社会经济整体或局部产生巨大影响的信息,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行业自律性规则等法制性信息,涵盖于前者之中或另行发布的政策信息以及相关统计信息组成。
作为信息和制度的结合体,政府部门重大经济信息披露工作的状况对股票市场效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的重大经济信息披露正、反两方面的效率作用均显露无疑。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重大经济信息披露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缺乏前瞻性和统筹兼顾性、缺乏发布和实施时机的最优选择、部分统计数据失真等。
政府部门应以审慎的态度来制定政策,把握政策出台的节奏和计划性,合理分配政策发布和实施的时间,加强对政策信息相关言论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