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首个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后首个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围手术期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省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6例术后重症患者,根据CVP1(the first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fter surgery,术后首个中心静脉压)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CVP112mm Hg(49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含年龄、性别、既往史、基础血肌酐值),手术相关资料(包括手术种类、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术后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血乳酸、血肌酐、血红蛋白、肌钙蛋白I、N端脑钠肽前体、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给氧方式及给氧浓度、第一个24小时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容量指标(术中累计液体平衡、术后6小时累计液体平衡、术后24小时累计液体平衡)、预后指标(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28天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根据CVP1将127例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分为三组:CVP112 mm Hg为F组(共33人),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容量指标和预后指标,并研究围手术期容量与CVP1的相关性。结果1、围手术期液体方面:A组术中累计液体平衡最少,B组次之,C组最多[A vs B vs C:700(500,1090)vs 1060(868,1500)vs 1770(1375,2175)ml,p0.05)。3、急性肾损伤发生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VP1≦12mm Hg是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因素(OR=0.321,p=0.03)。4、亚组分析显示,D组术中累计液体正平衡最少,E组次之,F组最多[D vs E vs F:700(438,1119)vs 1070(900,1450)vs 1685(1363,2138)ml,p<0.001]。D组术后6小时内累计液体正平衡最多,E组次之,F组最少[D vs E vs F:585(417,764)vs 142(-277,368)vs-348(-491,15)ml,p<0.001]。D组术后24小时内累计液体正平衡最多,E组次之,F组最少[D vs E vs F:711(216,1345)vs470(-210,967)vs-581(-1098,88)ml,p<0.001]。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F组有3例患者(占9.1%)并发急性心力衰竭,而D组与E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p=0.030)。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 vs E vs F:9.7%vs 6.3%vs 15.2%,p=0.388)。F组术后氧合指数低于D组和E组[D vs E vs F:403(240,498)vs 343(242,408)vs 270(233,344)mm Hg,p=0.008]。三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长、其他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术中累计液体平衡过多可能引起术后首个中心静脉压增高。2、过高或过低的CVP1均可能增加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3、过高的CVP1可能引起术后肺氧合功能降低。4、当CVP1波动于8-12mm Hg时,可能减少术后肺、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改善术后重症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 osus,PDA)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更加合理规范地管理早产儿PDA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生后72小时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有PDA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纳入标准:(1)出生体重≤1500g;(2)生后72小时诊
目的: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为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常用术式,其原理是通过把一侧的颈椎椎板打开使椎管扩大,为脊髓提供足够的漂移空间,从而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然而,后路椎板成形术并不能直接切除来自脊髓腹侧的骨化物压迫。尤其是对于颈椎管高侵占率OPLL(椎管侵占率≥50%)患者,目前文献报道的手术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血脂代谢水平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提供临床依据及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经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收集102例研究对象,男性75例,女性27例。其中确诊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41至92岁,平均
目的检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osin Binding Protein-C,MYBPC3)基因突变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构建lnc RNA-mi RNA-m RNA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
目的:研究颅颈区固定术后不同枕颈角组间矢状面参数变化和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行颅颈区后路固定术且具有完整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患者共82人。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的颅颈区矢状面参数:枕颈角、C2-7角、C0-7角、C2-7 SVA、枕骨外耳道轴向角(O-EA角)、口咽部最窄气道间隙(n PAS)、T1倾斜角(T1s)、颈斜角(NT)、胸廓入口角(TIA)
目的:通过对腹部刀刺伤动物模型快速诊治的对照实验研究,探索消化内镜对开放性腹部损伤的诊治作用。方法:1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内镜微创组(n=9)和常规诊治组(n=9),均由造模组医师制作腹部开放性损伤动物模型,方法为:经脐置入消化内镜,在内镜视野引导下经体表刺入带有刻度的匕首,分别制作创伤大小及类型相似的单纯出血、单纯穿孔及出血合并穿孔的动物模型,每例仅有一种创伤。成功造模后,治疗组医师对实验动物进行
【研究目的】糖尿病性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在合并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之上发生的以局部皮肤破溃为特征的频发而棘手的糖尿病性慢性创面。虽然,临床上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如控制血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感染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但仍有7-20%的糖尿病性足部溃疡患者需要截肢。因此,对糖尿病性溃疡进行有效管理、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创面修复能力,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具有重大临床和社会意义。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有关,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为肺栓塞保护因素,本文旨在探究新型炎症指标单核细胞计数与HDL比值(monocyte/HDL ratio,MHR)与肺栓塞病情严重程度及院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5月至2019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86例肺栓塞病例。收
【研究背景】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具有杀伤和诱导肿瘤细胞生存的双重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是TNF-α下游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决定TNF-α诱导的细胞生存或死亡通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在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表明TNF-α-RIP1具有促进胆囊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而RIP1作为启动细胞生存及死亡的开关,如何引导TNF-α促胆囊癌细胞凋亡,目前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细胞凋亡抑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