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俗称白肢虾(White-leg shrimp)或白对虾(Whiteshrimp),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1988年南美白对虾引入并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沿海地区养殖经济的进步。虽然我国对虾养殖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遍布全国,但是产量分布却比较集中。中国的虾类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海南和江苏等省。并在浙江,辽宁,河北,天津等地进行少量辐射。南美杯对虾的海水养殖分布主要在河北、辽宁、海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天津等10个省市。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主要是由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华对虾和中国对虾四个品种组成。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南美白对虾产量(包含海水和淡水养殖)一直稳定在90%左右,2016年为1672246吨,占90.95%。其他三个品种总数约占10%。又因为广东省是最大最发达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区,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由于最近几年世界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南美白对虾的虾的出口也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影响。同时由于前期片面追求产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可持续性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评级。由于苗种以及养殖环境的不稳定性,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和企业的收入并不稳定;技术和贸易壁垒给水产养殖企业,水产养殖农民,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分析南美白对虾的成本结构,成本效益水平,投入产出定量关系,对不同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帮助虾农选择更高效的养殖模式、推进科学化养殖、增加养殖者收入、稳定水产品市场、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贴近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真实情况,本文数据由笔者亲自前往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产地广东省,深入南美白对虾养殖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取得。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引言及第二章研究现状,是研究的基础部分。其中第一章包含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及不足及论文结构。第二章对文献进行综述包括早期基础研究、水产养殖的有关文献以及对虾养殖的有关文献。同时对有关方法和有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到第四章,主要是根据调研情况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现状还有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对南美白虾养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聚焦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养殖人员、养殖模式、虾塘管理情况以及对虾销售情况。第四章是对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结合了实地调研数据对广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总体情况以及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成本收益、盈亏平衡还有敏感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到第七章,主要是结合第三章的养殖现状,针对第四章中养殖亏损归纳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第五章,养殖问题盘点,承接第四章经济效益分析,对导致养殖亏损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六章,建议对策提出,紧接上文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第七章,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并加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