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因各种原因使得胸膜腔与大气相通,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气,称为气胸。患者在无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气胸称为自发性气胸,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近年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由于人均寿命的增加,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近年也明显升高。绝大部分病例常在首次发病后第1个月内复发。若无有效预防措施,自发性气胸5年内的复发率为43%。由于病势凶险和处理不够及时,5%患者在尚未安置胸管前即迅速死亡。本研究通过跟踪测量136例16-30岁的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廓和气管经线,并与151例非患病青年作对比,初步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选择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研究组)136名(平均年龄21.2岁),非自发性气胸青年(对照组)151名(平均年龄21.5岁)。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plus64排128层MSCT进行胸部扫描,并在CT图片上测量其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气管宽度和气管长度。计算胸廓横径与胸廓前后径比值和气管长度与气管横径比值。进行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比研究。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均值比较用t检验,研究组临床治疗前后胸廓及气管各项数值的比较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00。结果:1.研究组青年男性114人,女性22人,其中吸烟者或者有过吸烟史者65人,有家族史者1人,有过肺部疾病史者16人,经胸部CT检查证实有肺大泡者66人;对照组青年男性126人,女性25人,其中吸烟者或者有过吸烟史者66人,有家族史者0人,有过肺部疾病史者7人,经胸部CT检查证实有肺大泡者0人。2.研究组胸廓横径245.11±2.75mm、胸廓前后径86.85±5.69mm、气管长度142.82±4.83mm、气管横径18.16±0.97mm;对照组胸廓横径244.42±3.38mm、胸廓前后径91.28±4.6mm、气管长度142.05±3.99mm、气管横径19.15±0.74mm;研究组的胸廓横径与胸廓前后径比值及气管长度与气管横径的比值分别为2.82±0.07、7.864±0.18,对照组的相应数值为2.677±0.11、7.417±0.21。研究组的胸廓横径、气管长度、胸廓横径与胸廓前后径比值和气管长度与气管横径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后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气管长度和气管横径的平均值分别为244.47mm、80.57mm、141.70mm和17.70mm,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并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自发性气胸患者与健康人的胸廓和气管经线存在差异,提示胸廓发育异常(扁平胸廓)及细长型气管与青少年自发性气胸发病有关。2.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后胸廓相对缩小、气管变细。3.青年自发性气胸与患肺大泡有明显的相关性。4.在日常的医学科普教育及医疗工作中,对于身材瘦长、胸廓扁平型青少年应特殊加强健康教育,嘱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增加气道压力的动作和行为,减少气胸发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