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位于北疆石河子市花园镇。由于兵团是历史移民的产物,移民带来的原籍语言对兵团语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种方言在兵团聚集并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兵团语言。 近些年来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出现,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语音研究有了更多可以依靠的科技手段.当下实验语音学发展势头强劲。实验语音学不仅可以借助仪器对录音材料反复识别和程序处理,而且可以实现对每一个语音声学表现的图形或数据化展示,如归一化处理和得出语音格局图,展示语素的发音位置和发音特点,全面准确展现语音全貌,大大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仅靠调查者听音辨音,大量语音材料不仅可信度低且利用率低的局限性。 正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本文迎合当下学科发展的趋势,写作过程中仍旧继承和借鉴了传统方言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发音录音为基础,在尊重发音人语感的前提下如实展开全面、系统的描写,并大胆引入实验语音学内容,充分利用上海师范大学方言调查系统、南开大学Minispeech软件及斐风软件系统,对143团场居民的音系进行细致的描写、说明和分析,画出其声学元音图及声调格局图。不仅通过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共时比较,全面展现143团三代兵团人的语音现状及代际间的差异,而且通过与中古音系的历时比较,深入发掘该团语言在众多方言影响下所表现出的独特语音特点。这也是本文写作与前人研究新疆汉语方言的最大的不同。 本文认为,无论从历时还是共时的角度来看,兰银官话北疆片语言的影响在逐步加深,导致年龄较小的143团人的语言与该团第一代人在语音系统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差异,这一点在声调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对该团三代人的声调分析表明,143团第一代人的声调系统与其原籍方言一致,143团第二代人、第三代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兰银官话北疆片语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