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情,存在于人类的内心世界,它超越了人种、文化、民族等差异,是指引我们各种行为的精神之源。感情可以表达人类的内在情感,并使彼此得以察觉,而它驱使人们做出的各种行为举止,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极大影响。要想知道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那么了解其内心感受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日文和中文都存在丰富的「怒り」表达方式,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展现出来的表达方式未必能一一对应。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先行研究,选取字典、文学作品中体现「怒り」的表达方式,从而掌握「怒り」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本研究由七章构成。序章阐述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1章整理了日文的感情表达和「怒り」表达、中文的感情表达和「怒り」表达、以及有关「怒り」表达的日中对比研究,并阐述了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第2章从使用频率、词性特征、凝声凝态表现、惯用表现上系统考察了日文的「怒り」表达方式。首先,选取字典和文学作品中体现「怒り」的表达方式。其次,将这些表达方式逐一输入至语料库,找出具体实例,调查其使用频率,并以调查后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语种:和语>汉语>混种语,最多的是和语;(2)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最多的是名词;(3)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怒り」;(4)凝声凝态:有20个词汇可以表达「怒り」;(5)惯用表现:通过身体部位来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有30个,占总数的78.9%。不是通过身体部位来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有8个,占总数的21.1%。而且,通过身体部位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中,头部有15个,胴体部有8个,内臓部有4个,全身部有3个。第3章从使用频率、词性特征、惯用表现上系统考察了中文的「怒り」表达方式。首先,选取字典和文学作品中体现「怒り」的表达方式。其次,将这些表达方式逐一输入至语料库,找出具体实例,调查其使用频率,并以调查后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词性:形容词>动词>名词,最多的是形容词;(2)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生气」;(3)惯用表现:通过身体部位来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有30个,占总数的61.2%。不是通过身体部位来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有21个,占总数的38.8%。而且,通过身体部位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中,头部有21个,胴体部有5个,内臓部有6个。第4章立足于第2章和第3章的调查结果,通过对比研究,探讨日中文「怒り」表达方式的差异。首先,从意义特征和语法特征上详细说明了日中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词性特征上进行了日中对比。结果表明,日文的「怒り」表达方式多于中文。在日文中,名词最多,动词和凝声凝态词次之,形容词最少。而在中文中,形容词最多,动词次之,名词最少。最后,从惯用表现上进行了日中对比。结果表明,中文表达「怒り」的惯用表现多于日文。「眉?目」在头部中出现最多是日中文中相同的部分。不同的是,日文爱用「腹」,中文爱用「顔」。第5章从文化差异上分析了日中文「怒り」表达方式不同的原因。日本人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控制自己的愤怒。日本文化中体现了很多表达「怒り」的规则。对他人应持有何种情感、以何种态度都是无形之中形成的。中国文化则如「不打不相识」所表达的一样,将自己的不愉快发泄后,更加了解他人之事,更加稳固彼此间的关系。第6章总结了研究结果,并阐述了今后将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