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需求不断增加。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作为翻译活动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译者的地位长期以来受到压制,被视作“奴仆”、“媒婆”或“隐形人”。直至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译者才逐渐从“隐形”走向“有形”,其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开始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译者主体性问题。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葛浩文作为其“御用”译者,功不可没。他先后翻译了莫言近十部作品,均受到好评。莫言于2006年创作的《生死疲劳》在国内的销量与知名度都不及《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等早期作品,但其英译本是莫言作品的英译本在西方文学界获奖最多的作品。本文结合阐释学的相关概念,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探究葛浩文在阐释四步骤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指出葛浩文译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在译作中合理地发挥了译者主体性。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由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描述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生死疲劳》及其英译,就其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并对葛浩文的译论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探讨阐释学相关概念在译者主体性研究中的运用。阐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哲学,其与翻译的共通之处使其能够为翻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伽达默尔提出的“偏见”和“视域融合”两大概念有力地佐证了译者主体性。“偏见”或“前理解”是历史性的存在,优秀的译者总是不断调整并扩大自身视域以期与作者视域达到最佳融合,从而创造出最佳译本。斯坦纳吸收了现代阐释学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阐释学四步骤,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各步骤均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第三章从阐释学四步骤,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通过《生死疲劳》的语料分析,逐一考量译者主体性在这部小说英译本中的具体体现。结论部分就主要研究发现进行总结与反思,指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译作成功的关键,但也需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
其他文献
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能动性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然而,近年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逐渐显现出学习动机减退的现象,这不仅削弱了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给教师教
撂荒是传统杉木经营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植被的自然演替来恢复土壤肥力 ,从而实现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通过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后 1~ 5 a内的植
自主学习的概念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Henri Holec正式提出并引入外语教学。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简单来说,自主学习能力指无论
当前,世界全球化进程强劲,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心理压力及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在心理学研究中,沙盘游戏是治疗心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沙盘游戏
人力资源管理在执行层面上有基本的五大方面,通常称为选、训、考、用、留。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其构成要件,并分析一个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完善的内容。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CT)水平对病情发生发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OPD患者140例,依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血液中PC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外语自主学习的概念,引用了Holec对于外语自主学习的定义“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能力”,将其划分为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监控学习过程、做出
地理位置会宁寺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李氏土族聚居地土关村,南距西宁市30公里。土关村南北两山对峙,一水中流,西北接今娘娘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为景阳沟,沿
2014年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恐怖分子残忍地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中国各族人民和国际社会随即对此次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予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