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试图从韩国经济的宏观层面入手,在观察韩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韩国的公司治理及其改革,试图找出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在韩国经济中发挥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在韩国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问题。希望能以韩国的经验来指导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分析,以此获得一些对中国公司治理改革有用的思路。文章的线索是1960年代开始实行的“官治金融”这一金融政策,导致韩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与韩国政府产生广泛的联系。从公司治理的层面上看,在市场竞争、资金市场的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参与到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另一方面,政府的过多干涉“排挤”掉了其他市场参与者(比如银行、机构投资者等),导致韩国的外部监督机制一直没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在韩国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扩大到足以影响韩国国民经济发展时,政府又推出了民主化改革,这就导致原本没有能力去监督企业的外部监督机构更加没有能力去监督并制约那些有问题的企业,而政府与企业继续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给企业的外部治理更是雪上加霜。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就是影响韩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乃至产生韩国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韩国经济改革也是从这一点入手进行改革的。那么改革的进行过程是否打破了这一格局?根据笔者的分析,经济改革确实改掉了一部分问题,但是还有很关键的问题没有改革掉—所有的改革都是政府推进的,政府参与到企业治理这一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因此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还是有长的路要走的。经济改革也的确取得了成果,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允许外国人投资者在韩国进行投资,笔者认为外国人投资者在韩国市场中的渗透恰恰就是用“软影响力”打破原有格局的最主要力量。总而言之,韩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这一问题的主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宏观经济环境给定的条件下,企业的经理人是完全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原则”去合理地变换公司治理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