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菇是我国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因其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特点,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亲睐。据报道,包括平菇在内的多种食用菌都具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由此引发的食用菌产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热议。As(Ⅲ)、Cd(Ⅱ)、Pb(Ⅱ)、Hg(Ⅱ)四种重金属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类型,因此,研究平菇对四种重金属的生理生化响应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可为平菇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重金属As(Ⅲ)对平菇生长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As(Ⅲ)添加量的增加,平菇菌丝生长和菌丝球生物量均显著降低,菌丝尖端分枝增多;(2)平板培养条件下,As(Ⅲ)<400μmol/L时,能使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升高,而且可诱导膜脂过氧化,使MDA含量升高。(3)液体培养条件下,As(Ⅲ)浓度分别在0、150、20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4)添加少量的As(Ⅲ)可促进胞外酶的表达,高浓度下则降低了胞外酶的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分别在出菇期和现蕾期达到最大值,漆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下降趋势。(5)不同浓度的As(Ⅲ)对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TRABS的含量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正“W”型趋势。(6)平菇对As(Ⅲ)的吸附量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菌盖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菌柄。(2)测定了重金属Cd(Ⅱ)对平菇生长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Cd(Ⅱ)添加量的增加,平菇菌丝生长和菌丝球生物量均显著降低,菌丝尖端分枝增多;(2)平板培养条件下,Cd(Ⅱ)添加量分别在40、80、8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随后下降且诱导膜脂过氧化,使MDA含量升高。(3)液体培养条件下,Cd(Ⅱ)添加量分别在10、25、2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4)羧甲基纤维素酶趋势与As(Ⅲ)相同,蛋白酶与漆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下降趋势。(5)TRABS含量大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6)培养料中Cd(Ⅱ)≤100 mg/kg时,平菇对Cd(Ⅱ)的吸附量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吸收量降低,同时菌盖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菌柄。(3)测定了重金属Pb(Ⅱ)对平菇生长影响,结果显示:(1)60-240μmol/L Pb(Ⅱ)浓度能促进平菇菌丝生长,但高浓度下能够抑制菌丝生长、导致菌球干重下降、促使菌丝尖端分枝增多;(2)平板培养条件下,Pb(Ⅱ)添加量分别在120、60、6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而且诱导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升高;(3)液体培养条件下,Pb(Ⅱ)添加量分别在60、120、6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4)羧甲基纤维素酶趋势分别在满袋和出菇期达到高峰,蛋白酶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漆酶和TRABS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下降趋势;(5)平菇对Pb(Ⅱ)的吸附量变化规律同Hg(Ⅱ)、As(Ⅲ)。(4)测定了重金属Hg(Ⅱ)对平菇生长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Hg(Ⅱ)添加量的增加,菌丝长势、长速和菌丝球生物量均显著降低,菌丝尖端分枝增多;(2)平板培养条件下,Hg(Ⅱ)添加量分别在40、80、8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随后下降而且诱导膜脂过氧化,使MDA含量升高;(3)液体培养条件下,Hg(Ⅱ)添加量分别在10、25、20μmol/L时,蛋白含量、菌丝抗氧化酶(SOD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4)平菇基质降解酶和对Hg(Ⅱ)的吸附量变化趋势同As(Ⅲ),TRABS含量规律同Cd(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