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括地说,唐代楷书实则可分为两大宗,褚遂良与颜真卿“名高前后世”,各领风骚达百年之久。褚遂良作为“初唐四家”之一,在唐代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自永徽至开元间,学习褚遂良书法者十之七八,当时之盛况由此可见。褚遂良现存作品中,除去四块可靠的楷书碑刻外,其余作品几乎都存在争议,这严重阻碍了我们对褚遂良书法原貌的认识。因此,对褚遂良现存书法作品进行较系统地考辨,以求去伪存真,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当前,人们对褚遂良书风及分期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现存的四块楷书碑刻,那么,早期的《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稚拙的书风是不是褚遂良当时的书风原貌?极少被人提及的行书面目又如何?楷、行二体之间关系如何?褚遂良书风演变的轨迹如何?这些都是关涉到褚遂良书风与分期的关键问题。本文的核心部分集中在二至四章。第二、三章着重考辨了题名褚遂良的十四件法帖,并将其中可靠者作为研究褚氏书风的重要图像依据。第四章则从社会背景、书法师承和书家成长历程等方面考量,发现褚遂良早期二碑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书风原貌,而是褚氏基于自己的书风与“铭石体”书风作出的调和。褚书早期楷、行二体之间互为补益、相互生发,具有高度一致性;晚期楷书汲取王羲之书法的精华更加遒媚纯熟,而行书受到唐太宗“崇王”书法观的影响,逐渐趋近于羲之行草书风格,与楷书呈分野之势。本文通过对褚遂良现存作品的考辨以及书风相关问题的探讨,力求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蠡测褚遂良书法原型及书法风格流变,希望对褚遂良书法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