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良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具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嗳气吞酸等病症。高良姜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和二苯基庚烷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高良姜具有抗溃疡、抗腹泻、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本研究以高良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6个不同产地的高良姜样品,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抑菌活性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采用80%乙醇对高良姜药材进行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部位萃取物,抗菌活性测定显示:氯仿萃取层和乙酸乙酯萃取层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因此确定高良姜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层和乙酸乙酯萃取层为抗菌活性部位。取高良姜药材9kg粉碎,用80%乙醇回流提取,浸膏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活性部位后,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高良姜素、山奈素-4'-甲醚、高良姜素-3-甲醚、原儿茶酸、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对分离得到的单一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菌试验表明,高良姜素、原儿茶酸、槲皮素和山奈酚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原儿茶酸和槲皮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高良姜素和山奈酚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测定高良姜中抗菌活性物质原儿茶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Diamonsil-C18(20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12:88,v/v),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35℃。原儿茶酸线性范围0.902-14.43μg·mL-1,r=0.9998(n=6);平均回收率(n=9)为99.2%(RSD=1.8%)。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高良姜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研究依据。建立了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山奈素-4'-甲醚、高良姜素-3-甲醚3种黄酮同时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Promo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4 nm,柱温为30℃。高良姜素、山奈素-4'-甲醚、高良姜素-3-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18-121.8μg·mL-1(r=0.9999),4.44-44.4μg·mL-1(r=0.9999),2.53-25.32μg·m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2%(RSD=1.6%),100.5%(RSD=1.8%),100.4%(RSD=1.5%)。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作为高良姜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本研究对高良姜挥发油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了更好的控制高良姜挥发油的质量,建立了同时测定高良姜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4种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采用DB-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1.2 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30℃和25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升温程序为:50℃为起始温度维持2mmin,8℃·min-1升温至130℃,保持3 min。对16批高良姜药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和α-松油醇进行同时含量测定,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09-0.090mg·mL-1(r=0.9998),0.009-0.091 mg·mL-1(r=0.9998),0.0604-0.604 mg·mL-1(r=0.9997),0.0374-0.374 mg·mL-1(r=0.9995);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6.2%(RSD=0.8%),96.7%(RSD=1.1%),98.7%(RSD=1.1%),96.7%(RSD=2.2%)。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为高良姜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