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问的相互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伴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同时,我国的文化现代化程度也随之加深。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代化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内容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步伐前进而不断丰富。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从本身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各民族人民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来说,文化现代化都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文化现代化理论入手,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基于不同历史条件所阐述的文化现代化思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性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着重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现代化面前加强其保护的原因。以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文学艺术类和民俗礼仪类两大类。分析了中国朝鲜族区别于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独有的民族特征,并梳理了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保护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对新世纪以来朝鲜族聚居区保护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精神底蕴的象征,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我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现代化面前出现了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仍存在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保护机制不健全,只是形成了申报保护名录的机制,而缺少多主体联动的机制;在保护的理念上也存在着偏颇,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从法律建设、机制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我们积极倡导社会公众加强文化保护意识,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法律保护完善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