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问的相互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伴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同时,我国的文化现代化程度也随之加深。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现代化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思想内容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步伐前进而不断丰富。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从本身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各民族人民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来说,文化现代化都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文化现代化理论入手,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基于不同历史条件所阐述的文化现代化思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性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着重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现代化面前加强其保护的原因。以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文学艺术类和民俗礼仪类两大类。分析了中国朝鲜族区别于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独有的民族特征,并梳理了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保护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对新世纪以来朝鲜族聚居区保护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精神底蕴的象征,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我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现代化面前出现了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仍存在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够的问题;保护机制不健全,只是形成了申报保护名录的机制,而缺少多主体联动的机制;在保护的理念上也存在着偏颇,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从法律建设、机制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我们积极倡导社会公众加强文化保护意识,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法律保护完善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我国对此高度重视,近几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三农”问题,并将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
如何发展中国两部,推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进步是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所关注并进行研究的课题。对此,研究者主要从民族、区域、部门、行业等视角或单面或综合来进行研究。在关注
本文立足于当前榜样教育现状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借鉴各个领域榜样教育的实施开展方式,将榜样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置于当今社会发展背景下,探讨可行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