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压裂过程中水泥环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积压裂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射孔完井作业,射孔弹巨大的爆炸冲击力会导致井筒完整性产生破坏,其中水泥环作为井筒中最薄弱的环节首当其冲,孔眼附近的水泥环容易产生初始损伤,主要包括,一是射孔孔眼附近的水泥环本体产生初始微裂缝;二是套管-水泥环界面与水泥环-地层界面在射孔冲击作用下发生震裂脱离,产生初始界面微裂缝。这些水泥环微裂缝会在压裂液的作用下发生进一步的扩展,这不仅可能会沟通相邻压裂段,导致压裂作业的失败,而更为严重的是水泥环裂缝的扩展会破坏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进而可能引发环空带压、套管变形失效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压裂油气井的安全生产,有必要研究压裂过程中水泥环本体与界面裂缝扩展规律。首先,本文开展了水泥环裂缝扩展物理实验,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水泥环初始裂缝会在压裂液驱动下发生进一步的起裂与扩展。受限于实验条件无法实现对水泥环裂缝扩展过程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水力压裂过程中水泥环裂缝的扩展过程开展研究,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和CZM方法,建立了水力压裂过程中水泥环本体裂缝和界面裂缝扩展三维有限元模型,深入研究了压裂过程中水泥环本体裂缝和界面裂缝在压裂液驱动下的起裂和扩展规律。本文最后讨论了储层地质条件、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力学性质以及压裂施工参数等因素对水泥环本体和界面裂缝扩展过程的影响规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水泥环本体裂缝,水泥环界面裂缝更容易发生起裂,且相同时间内界面裂缝扩展距离更长;(2)水泥环第一界面裂缝比第二界面裂缝更易发生扩展,且相同条件下第一界面裂缝扩展更长;(3)水泥环界面裂缝更趋向于沿井筒轴向扩展而不是周向扩展;(4)适当降低地层与水泥环弹性模量,适当降低压裂施工压力与缩短压裂时间,适当增大水泥环本体与界面的抗拉强度都会有效的减缓水泥环裂缝的扩展,保障水泥环的长期密封完整性。为实现对压裂过程中水泥环裂缝扩展的有效控制,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压裂段间距的优化、水泥石参数的选取以及压裂施工方案的制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深层硬地层及强研磨性地层钻进速度慢,钻进周期长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油气开采,粒子冲击钻井技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持,而钻头作为粒子冲击钻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设计与优化及其井下工作环境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传统钻头的缺陷与不足,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借鉴国外粒子冲击钻井钻头,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钻头进行设计优化,并对井底流场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不同结构喷嘴的数值计算物理模型,对不同喷嘴内
我国大多数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在油田注水过程中,储层的孔隙结构、地层水的性质、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等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通过对研究靶区淡水水淹层的特征分析,研究出一套适用于该区块的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成果对指导油田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对该区块水淹层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水淹前后电性、物性、含油性、润湿性和岩电参数等变化
随着油气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工程状况日益复杂,加密井、丛式井、多分支井已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在改善并提高区块产能的同时,也使得相邻井眼间距越来越小,井网变得愈发密集。因此,钻前井眼轨道防碰设计与优化、钻井作业中相邻井眼防碰监测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在钻井过程中或井眼完钻后需要使用测斜工具对当前井眼进行轨迹测量,以便进行防碰监测、轨迹控制以及后续评价。迄今为止,在密集井眼防碰设计和实际
目前,冷却换热条件下综合考虑油水两相分布的油气水三相段塞流的流动与换热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油水和油气水多相流的流动和换热规律对多相混输系统的流动和换热的不稳定性、系统设备设计和安全运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首先对原有气液两相水平实验系统进行改造,引入三相加热计量分离系统,优化Labview流动参数采集系统和IMP温度参数采集系统,实验中采用自制热电偶、自制热电堆和热电阻等温度测量
伴随全球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化石能源需求量不断提升,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水油气田埋深较浅,地层压实程度低、成岩性差、胶结疏松,储层物性多表现为高孔高渗,因此储层出砂是深水油气井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油气井出砂会造成设备冲蚀磨损、作业次数增加、油气井产量降低甚至停产,而相较于陆地开发井,深水气井出砂危害更大,主要原因是深水气井配产量较高,
HH油田为裂缝性致密油藏,孔隙度10.8%,渗透率0.4×10-3μm~2,目前采出程度1.23%。先导试验注水补充能量时出现严重水窜问题,水窜时表现出的注水量少、水线推进速度快的特征。鉴于长M油藏致密、基质驱替压力梯度大,封堵上述水窜裂缝需要堵剂具有较好的强度,能承受较高的注水压力。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研究适合HH油田裂缝性致密油藏调剖封窜堵剂,抑制注入水沿裂缝水窜,封堵地层水窜通道,解决致密油
根据目前中国浅层油气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情况,可以预料未来在钻井工程领域,提高钻井效率的新技术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淹没条件下,空化水射流能够对靶物产生比普通连续水射流更强的冲蚀破坏。而喷嘴结构是诱发射流空化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喷嘴结构对水射流速度和空化能力的影响,分析其中的规律和机理,设计具有更强空化能力的新型空化水射流喷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进行了大量理论文献和试验结果调研的基础上,设
本文以GX区块油藏为研究背景,以GX原油为研究对象,针对配方评价指标不明确、配方设计效率低等问题,以超低界面张力和相态实验中间相的出现为指标,优化评价适用于GX区块的高效驱油体系;旨在建立SP(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的优选方法、明确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以GX区块使用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7为基础,通过粘度实验,筛选出与之配伍性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并探讨增粘机理。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中高渗透常规老油田逐渐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产量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复杂断块油藏作为目前我国重要的油气来源之一,具有构造复杂、含油面积小和地层倾角大等特点,难以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系统结构,构造顶部滞留的“阁楼油”挖潜难度较大。吞吐式次生气顶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地层能量、改善驱油效率的方法,得以被提出并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勘探技术和注采工艺的不断发展,如
油气井固井结束后,在固井二界面处会有一层泥饼(典型厚度为2-5 mm)残留,这层泥饼的存在容易导致环空二界面密封失效,同时也是导致环空水泥石整体密封能力失效的关键。本文在泥饼固化技术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的基础上,基于吸水树脂的成胶原理,提出了泥饼弹性化方法。该方法以固井流体作为依托介质,不改变钻井液组成与性能,将弹性化剂置于固井流体(主要是前置液)中,弹性化剂在固井流体向地层中的滤失过程中被带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