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历年间至明朝灭亡(1573—1644)在中国历史、哲学、文学断代时期称之为“晚明之际”,这段时期对成熟了的中国文化的转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蕴涵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深厚的人文价值。晚明时期,当传统古文逐渐式微之时,小品文犹如老枝新芽,蓬勃发展。公安三袁正是反复古的代表人物,公安三袁小品文的创作促进了晚明小品的兴盛,同时也将小品文艺术引领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公安三袁小品文的审美思想是了解晚明诗文美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晚明时期,政治腐败,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文学思潮高涨,各种矛盾冲突加剧,社会风尚发生着急剧的改变。小品文是一种文类,也是一种文风。小品文在散文史上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时候是晚明时期,它不仅影响了创作主体,也影响了文人的创作风格。晚明小品文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文体的深刻变革。作为晚明文坛巨擘,公安三袁的小品文具有典型性。因此,了解公安三袁小品文中的文学思想和审美观念非常重要。公安三袁小品文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集的整理上,到后来关注到更多的方面。无论是与宗教相结合的研究,还是散文创作的研究以及性灵文学思想的研究,都扩宽了小品文研究的范围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美学思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公安三袁小品文集中展示了他们的人生际遇、性格及心路历程。在言说“独抒性灵”的主旨风格下,这其中留下了游记小品、尺牍小品以及传记小品等不同类型小品;展示着自然美和社会美,从中体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味,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公安三袁小品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审美范畴“趣”、“韵”和“俗”、“淡”以及“真”、“质”的逻辑运动中,展现他们文学创作和审美思想。包涵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在审美超越中实现审美理想的追求,寻找真正的性灵之情。因此,公安三袁小品文的审美意蕴研究将小品文和审美意蕴理论相结合来考察,进行细致具体的分析,力求达到对于三袁小品文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美学研究中对公安三袁小品文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在广度、深度上丰富和完善三袁小品文的研究领域,促进美学的内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