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新发肝癌发生在中国。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慢性感染和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长期暴露被认为是肝癌发生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广西是HBV的高流行区,同时也是AFB1高暴露地区,此两者也正是导致广西成为肝癌高发区的主要因素。先前的动物实验以及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当HBV和AFB1同时存在时,明显高于HBV或AFB1单独致肝癌的危险,呈明显的协同作用。因此阐明这两种致癌因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AFB1/HBV高暴露地区肝癌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iTRAQ)技术方法的建立,使肿瘤的生物学标志物和发病机制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本研究运用iTRAQ/2D LC-MS/MS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AFB1/HBV双暴露与单纯HBV暴露下肝细胞癌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一组与AFB1/HBV双暴露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并通过免疫印迹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表达验证。第一部分AFB1/HBV双暴露相关肝癌分子标志物的筛选目的:筛查AFB1/HBV双暴露相关的肝癌分子标志物。方法:所有肝癌组织均取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均有完整的生化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样本AFB1-DNA加成物的表达并以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其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的突变情况来确定确定不同暴露水平的肝癌组织,将18例血清HBsAg阳性的肝癌组织分为HBV单暴露组(6例)和AFB1/HBV双暴露组(12例),应用iTRAQ/2D LC-MS/MS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来筛选差异蛋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结果:质谱一共鉴定出387个非冗余蛋白(95%可信度),其中有定量信息且有1条或1条以上肽段与库中的肽段95%以上匹配的蛋白有249个以Ratio>1.2(上调)或Ratio<0.8(下调)作为差异蛋白筛选标准,共筛选出79个差异蛋白。AFB1/HBV双暴露肝癌组较HBV单暴露组上调的蛋白有44个,下调的蛋白有35个。根据GO分析发现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子功能以结合和催化为主,主要参与了代谢、应激反应、分子转运、细胞器的构建、细胞凋亡以及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多种AFB1/HBV双暴露肝癌相关分子标志物,为AFB,/HBV双暴露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线索。第二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验证目的:对HBV单纯暴露和AFB1/HBV双暴露肝癌的差异蛋白进行表达验证。方法:取6例HBV单暴露和14例AFB1/HBV双暴露的肝癌组织标本,提取组织总蛋白,选取GSTA1和TGFBI丙个差异蛋白进行Western-Blot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质谱结果,选用GAPDH作为内参照。结果:GSTA1和TGFBI在AFB1/HBV-HCC组中表达均下调。结论:GSTA1和TGFBI在HBV单纯暴露肝癌组和AFB1/HBV双暴露肝癌组这两组中表达趋势与质谱鉴定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