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预防因规划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电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电子工业园区是电子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对电子工业园区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障园区发展可持续性的实现是电子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论文根据电子工业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支撑,以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按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论文对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的规划进行了分析,并对规划区域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评价表明: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SO2、NO2、TSP浓度值各项指标达标,各类污染物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涪江的水质状况良好,除总磷超标外,各类指标达标。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三类标准。区域内环境噪声值较低,区域噪声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类标准的要求,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良好。电子工业园区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尚可。  论文对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及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并进行了分析评价:由预测结果可知规划实施后涪江在接纳了污水的情况下预测浓度均达标。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的能源主要为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根据区域内用气量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的分析计算,电子工业园区预计总用气量为0.71万m3/d,经计算电子工业园预计SO2、烟尘排放量为:0.26t/d和0.48t/d,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燃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小,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很小。由于规划工业园区企业的不确定性产品的规模、种类、工作制度生产原料的不同生产过程中工艺废气的有无、种类、排放量也不相同。由于工业企业设备噪声采取隔声、减震、消声、吸声等降噪声工业企业设备对电子工业园区的声环境没有明显影响。  通过对水环境容量及水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大气环境容量及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工业固废总量的核算,提出了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论文最后提出了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规划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在遂宁市电子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电子工业园区开发规划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建立电子工业与生态体系和谐发展模式,提高园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开拓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
其他文献
在法适用领域,自萨维尼以来,体系解释方法便被广泛地运用,成为继文义解释后最为常用的解释要素.然而,由于对法律解释方法内在组成规则研究的缺失,致使法律解释方法呈现粗疏性
实质法律推理是司法实践中较为重要的法律方法,特点在于适用时必须进行价值和利益的综合权衡.基于对近年来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实质法律推理综合权衡的标准较难确定,同时
  论文主要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SDT (SimultaneousDSC-TGA)热分析仪,研究了Sm-Dy-Fe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微观结构,采用磁性材料特性测试系统,测试
  Inconel601H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在钢铁冶金、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节约能源, Incone
传统观点认为,律师会馆代表了英国法学教育的特色,与欧陆的大学法学教育和牛津剑桥的教育截然不同,但是观察中世纪的教育史可以发现,讲读和论辩是律师会馆和大学法学院最重要
当前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指导性案例在整体上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在生成方式上具有“行政化”与“条文化”倾向,在适用效果上存在“低援引率”与“隐性援引”现
在解释学上,后果考察是对解释活动及其产生的优劣影响所作的客观评价,从而反向补正并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法律解释.刑法兜底条款是一类堵截性犯罪构成,有必要对其进行后果考察
近年来,富勒烯超分子液晶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目前对于富勒烯超分子液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设计、合成以及结构表征中,对于其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本论文研究了三类高富勒烯含量的超分子液晶的光电性能,其中的富勒烯液晶分别是由二维晶体自组装形成超分子液晶的Cn-C8-C60系列(n=6,7,8,10,12,14,n为末端烷基链的碳链长度)和含偶氮苯基团的Cn-azo-C8-C60系列(n
风险规制的特殊性、大量不确定法律概念、合法性审查原则与立法不完善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风险警示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等因素决定了需要借助法律方法对风险警示不作为进行司法审
为了解决行政诉讼中有关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争议,2018年的《行诉解释》新增条款,规定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诉行为”“行政机关具有处理投诉职责”作为投诉举报人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