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汀·莫蒂默绘画作品的“疏离感”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fo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倚靠20世纪下半叶英国艺术发展潮流趋势的大环境下,受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精神熏陶和家庭环境以及幼时经历的影响,使得贾斯汀·莫蒂默取消了绘画的精英身份,更改了绘画的主题内容,把注意力从上流社会的肖像画上转移到了战争、压迫、暴力、疾病等更为尖锐的主题上。画面中令人不安、恐惧的战争、疾病和垂死的花卉使观者产生“疏离感”冲击,但这些叙事内容并不是艺术家最终想表达的,他更多的是想通过描述这类事件,反映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未知的或被隐藏的角落,引起人类对现实生存问题的思考,对人性的探讨、对生命和对死亡的探讨。这样的思考和探讨再次加深了观者内心的不安、恐惧、忧虑,从而使观者内心产生更深层次的“疏离感”。本文从贾斯汀·莫蒂默绘画作品中的“疏离感”入手,全面梳理其绘画作品,并对其绘画作品中“疏离感”的表现特征进行深度解读。本文主要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分别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四种不同的角度对“疏离感”的概念进行梳理,从而基于心理学层面上,引申出对贾斯汀·莫蒂默作品中“疏离感”一词的界定;第二章为贾斯汀·莫蒂默绘画中“疏离感”的溯源,主要从时代背景、精神指向、个人认知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三章通过作品分析的方法探究贾斯汀·莫蒂默绘画作品中“疏离感”的表现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模糊且真实的叙事内容、暗黑未知的画面效果和“局外人”的创作视角三个方面。第四章探讨了贾斯汀·莫蒂默“疏离感”绘画的艺术价值以及对本人绘画创作的启示和影响。贾斯汀·莫蒂默绘画作品中“疏离感”的呈现,是艺术家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的结果,也是艺术家个人、作品与观者三者共情产生的结果,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实现了艺术家观念的表达,研究他的艺术创作手法对于我们今后绘画创作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自适应滤波器(AF,Adaptive Filter)作为统计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号处理和定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AF在信号处理的过程中,系统参数能够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因此不需要提前估计噪声与信号的参数。核自适应滤波器(KAF,Kernel Adaptive Filter)是一类通过核方法实现函数逼近的非线性滤波器,也是AF在核希尔伯特空间下的另一种形式。KAF
实体书店的市场和公共文化服务两种属性决定了其重要地位和功能,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环境生存环境的恶化,整个行业衰微,实体书店纷纷另寻生机。其中,一批批网红书店经过调整在网络时代顺势而起,引起了广泛关注,实体书店似乎迎来“复苏潮”。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目光锁定在“网红书店”。本文为个案研究,以艺术社会学领域的文化菱形理论作为研究视角,从文化菱形理论的思考中获得启发,借鉴文化菱形理论框架形成新的用于分析网红书
道德提升与道德愤怒作为道德情绪的两种原型情绪,能增加社会亲密,有效促进公众的亲社会行为。那么,道德提升与道德愤怒是否影响特定领域,道德提升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慈善领域,而道德愤怒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正义领域。能否通过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提升和道德愤怒来促进其面对不公平情境时的亲社会行为,道德提升是否会让大学生倾向于补偿受到不公平分配对待的人,道德愤怒是否会让大学生倾向于惩罚不公平分配者。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进行
休谟反对抽象观念的思想是其经验主义认识论中非常重要的思想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休谟彻底地贯彻经验主义原则,由此证实了抽象观念的不可能。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否认普遍性的存在而是以一种心理主义的方式对其进行了默认,可这一方式却为他的理论带来了明显的困难。中世纪的唯名论思想在共相和殊相的问题上坚持殊相先于共相,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真实的存在,而共相只是一种符号,这影响了后来的贝克莱,也影响了休谟。休谟的反
居住权处分权能是指,居住权人得处分居住权之使用权,设定新的次级用益物权之自由,包括转让、抵押等行为。我国《民法典》对居住权的处分权能采取绝对禁止适用的原则,追本溯源,正是脱胎于罗马法传统居住权的“人役权的不可转移原则”。我国居住权保留了其为特定人群的居住权益提供保障的传统人役权创设初衷,虽然突破了家庭成员这一身份性限制,但仍然处于不可转让、不可继承的传统人役权概念枷锁之中。此种规则设计,在住房理念
本文提出了“书写性”的概念,书写性”即对笔墨本体语言的深刻认识和体悟,重视书写行为本身以及形式语言的内在精神,西方现代绘画对形式语言的探究与中国书法“书写性”的本体语言相互契合与关联。本文借助伊夫·克莱因的艺术语言,从思想层面,对伊夫·克莱因绘画内在精神溯源,引申出西方历史背景和日本禅宗思想影响下伊夫·克莱因艺术语言的“书写性”构成;其次,从运动的行为过程上,分析克莱因艺术语言的“书写性”显现;再
无关乎肤色也不在于地域,从古至今,地球上的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星空的仰望以及对宇宙的探索。“宇宙”在中国古代是所有空间、时间和物质的总称。本文以笔者研究生时期的创作成果《夸克》系列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创作关于天文学的绘画,借以此表达自己心中最单纯的对未知的渴望。在现有的研究中,有关于古代天文学、宇宙观的研究大多是对中西方天文学或者宇宙观思想发展史的脉络梳理,或引申为对考古学、玄学、哲学的研究,少有将其
随着各国间经济交流的深入,吸引外国投资成为许多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策略。企业所得税对于外国投资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各国政府都会通过企业所得税来实现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会运用企业所得税的变革与完善以及相关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来吸引和引导外国投资。本文以金砖国家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系统对比了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相关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学习对我国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创始人。洛克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其在英国政坛上丰富的政治经历使他不得不关注和思考政治权威与政治义务问题。洛克批评菲尔默的父权主义和霍布斯的绝对君主制,认为政治权威源自人民同意而不是中世纪所主张的来自上帝的旨意。人民对国家的服从是因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同意和承诺,而非人民自出生以来就得服从父权或是神
死刑是刑法规定的最严厉的刑罚手段,适用死刑以严重犯罪事实为前提和依据,严重犯罪事实则必须依靠严格的证据来证明,必须达到严格的证明标准。死刑对生命权的剥夺是其有别于一般刑罚的原因,—旦执行便不可回复,具有一次性和终局性。死刑指控如此严重,被告人应当享有相应水平的救济权利,并且在废除死刑的国际潮流下,我国也一直通过各种规则和政策限制死刑的适用①,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不失为其中一条途径。目前我国死刑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