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但相互作用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翻译过程始自语言,又终以语言;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但思维还具有个性,即民族性,集中表现为各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语言表达形式上的明显差异,这是我们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要想根本性地解决翻译问题,我认为不得不谈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思维,也不得不谈及载体工具语言。这就是我撰写此文的原因。本文首先主要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剖析了造成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很显然,思维方式差异的探讨比纯粹囿于语言层次的讨论更深一层,从而能够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帮助。接下来开始分析英汉思维方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及其在各自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反映,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运用例证,着重探讨了在句子翻译中该如何调整思维方式差异以适应本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显而易见,英汉思维方式差异除了对句法结构有影响之外,也同样影响着词语的表达和篇章的安排,所以本文最后一章对这两点的讨论也将相应地为词语与篇章翻译提供一些指导。无疑,英汉思维方式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从本质上更加清楚地认识翻译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它能够让我们在以后的翻译学习过程中,采取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从而更好地认识翻译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