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意义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术中对硬膜的取检印证夹层的存在,同时对129例病人术前头颅影像学结果及术中视频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夹层在侵袭性垂体瘤的意义,为临床诊疗、术前预测、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术中硬膜有凸起或者肉眼看见硬膜破损,怀疑有夹层存在,则对硬膜进行取检,在显微镜下对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拍片,详细观察肿瘤组织与硬膜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描述。搜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129例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工作环境、教育背景,并详细记录相关既往史及治疗史。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副鼻窦CT,颅脑CT,鞍区MRI平扫+增强检查,并对患者术前头颅磁共振、CT骨窗位等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21统计软件。使用卡方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9例病例中有46例术前影像学提示侵袭性垂体瘤,有47例术中发现夹层。2、47例肿瘤出现夹层,其中术前影像学提示侵袭性垂体瘤有18例,鞍底前壁出现夹层的32例,鞍底下壁出现的夹层有12例,鞍背出现的夹层有5例,鞍膈夹层有3例,海绵下间窦夹层有2例,最常见的夹层位于鞍底前壁,肿瘤可分别向鞍上、蝶窦、斜坡、鞍背方向侵犯。3、夹层可分为4级:0级:原始肿瘤:肿瘤位于鞍内,未侵犯硬膜及其他组织;1级:肿瘤突破内层(脑膜层)硬膜。未侵犯外层(骨膜层)硬膜,表现为硬膜之间夹层肿瘤存在;2级:肿瘤突破内层(脑膜层)硬膜,推挤骨膜层硬膜甚至侵犯而未突破骨膜层硬膜,可对鞍底骨质或者鞍上蛛网膜形成压迫、推挤而未侵犯,并可见子瘤形成,甚至是多个子瘤,子瘤可向多方向生长;3级:子瘤突破骨膜层或者脑膜层进入其他潜在间隙或者颅内,表现为侵犯鞍底骨质、鞍上、斜坡、颅内等。4、47例夹层病例中,有37例术中可见残存垂体,夹层位于残存垂体的对侧或者下方。结论:1、夹层是侵袭性垂体瘤侵袭双层硬膜的机制;2、夹层的存在可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3、有残存垂体的地方不会有夹层,即夹层位于残存垂体的对侧或者下方。
其他文献
随着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应用,时间序列的相似性度量方法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传统的直接利用时间序列相关系数(皮尔逊、斯皮尔曼)和距离(欧氏距离、动态时
基于动态目标的多移动机器人围捕问题是当前多机器人控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预测-规划-执行的多机器人围捕算法思想,将围捕问题分解为基于动态目标运动状态的轨迹预估
本文选取马来西亚著名语言学家萨兰·考尔·吉尔(Saran Kaur Gill)2014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多民族马来西亚面临的语言政策挑战》(Language Policy Challenges in Multi-Ethnic Malaysia)中第5-6章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翻译此书的目的之一是为我国的语言政策规划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研究价值的学术材料;目的之二是笔者可以将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学以
本论文工作通过在三苯胺对位引入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噻吩、吡咯以及二茂铁环的方式对三苯胺化合物进行修饰。成功制备出了一系列新型三苯胺衍生物单体:4,4,4"--三噻吩三苯胺(PT
随着工业时代向科技时代的迈进,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大量废旧厂房处于城市重要路段无人问津。拆除这些废旧厂房无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改造与再利用,是当今绿色设计新理念的体现。如何处理这些废旧厂房或者对其进行设计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现代都市日益凸显的难题。本文通过查阅各类建筑设计及其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改造再利用的成功案例与经验,通过制定与废旧厂房相适应的改造策略与方法,遵循
学位
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对各类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计入和送出适应性强,
多机器人系统是在单个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通信和协同算法,实现各个机器人信息共享、协同合作的复杂系统。它能够解决很多单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单机器人系统不
在知识经济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世纪我国更加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对人才有着更高要求,强调公民应具备面对复杂任务时创新性思考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育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应重视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现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教学,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因此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在问题式教学课堂中,教师自身
学位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密集型应用不断的产生,大量甚至海量的数据被分析计算以获取具有某种价值的信息。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对海量的分散的异构的数据进行
背景:缺血性脑梗死是我国当前卫生领域的最重大命题之一,每年的发病率达246.8/10万人,而死亡率每年可超过114.8/10万人。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在于脑实质不同部位的缺血性坏死,故而存在梗死部位的差异。众多研究表明,脑功能存在着偏侧性差异,这种偏侧性体现在大脑功能的各方面,但目前这种偏侧性差异在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作为脑梗死常用的治疗手段,针灸针对穴位进行治疗。而在针灸方面我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