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中继与预编码技术的无线隐蔽通信系统设计与检测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rain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s,简称5G)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 T)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Io T设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捷。而由于无线通信信号的开放性,使电磁波直接暴露在空间介质中,对通信系统造成了安全威胁。隐蔽通信是防护无线通信系统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传统上,对隐蔽通信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网络层、链路层与应用层上,而对于基于物理层相关协议的隐蔽通信没有研究者足够的重视。然而,物理层也容易受到各种攻击,如信息篡改,窃听和恶意转发,这可能会造成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泄露。为了防止信息泄露,本文围绕无线网络中的隐蔽通信进行研究,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针对带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安全传输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中继分离的联合波束成形和人工干扰机制。设计了基于中继发射功率、波束成型矩阵与人工干扰的联合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高基于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容量。(2)针对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信息容易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线阵编码和星座偏移的隐蔽通信方法。推导了提出的隐蔽通信系统互信息量的闭合解与星座偏移的最佳距离。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系统的隐蔽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隐蔽通信系统具有低误码率和高安全容量的特点。(3)针对MIMO下星座调制结合时隙特性进行隐蔽信息传输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对抗神经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简称GAN)的全连接分类网络框架。提出一种在样本不均衡的通信数据环境下,检测隐蔽通信的方法。提出的检测算法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通过预设多组控制参数来动态调节检测模型从而可检测不同分布隐蔽通信的样本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的检测准确率和ROC指标。最后对本文主体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未来工作也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视光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眼镜佩戴舒适度要求的提高,渐进多焦点眼镜在眼镜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种新型眼镜在带来了更好的佩戴体验及视力矫正疗效的同时也提高了镜片的检测难度,渐进多焦点的镜片设计使得传统的单点测量法难以测量这种镜片的屈光度分布。在现有的测量方法中,泰伯干涉仪法因其测量精度高、光路简单及对环境要求低等优点成为多焦点镜片屈光度测量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了基于泰伯干涉仪测量镜片屈光度的
随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通信系统对高集成度、小型化、低损耗、多功能的射频器件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为满足高通信容量和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无线通信系统工作频段逐渐向高频迁移。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天线和滤波器的综合一体化设计对减少天线端和射频前端的级联损耗,提高系统前端的集成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DRA)技
自石墨烯被发现和成功制备以来,众多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单元素二维材料的合成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它代表了物理、化学结构与性质的最简单状态,是研究材料生长机理和探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较为理想的模型体系。蓝磷是黑磷的同素异形体,理论计算表明其具有合适的带隙(1.2~2.0 e V)和载流子迁移率(~10~4cm~2/V s),在电子器件领域中有着极大的应
近年来,对光学元件表面疵病进行检测的传统办法均是采用人工方式。为了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管控水平,并满足生产对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探索和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光学系统中最常见的圆形光学镜片为研究对象。主要完成了对光学镜片的破边检测和对表面划痕与麻点的检测和分类。首先对疵病检测系统做了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结合图像处理的实际需求完成了硬件选型,以合理的布局保证图
夜视技术在天文探测、生物显微、现代战争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促使各国将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人眼能分辨的颜色等级是灰度等级的几百倍,为了利用人眼视觉特性,更有效地获取目标场景信息,相关研究者在目视夜视系统中致力于黑白夜视图像的彩色化。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真彩色夜视相机问世,但是真彩色夜视相机的工作原理与传统微光相机不同,导致原有的性能评测体系无法满足其性能测试的要求。因此迫切
导轨作为直线导轨副重要构成部分,其型面参数精度的高低对导轨副的运动精度及动态特性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导轨型面的测试精度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这一需求,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产丝杠导轨制造装备示范应用工程(2019ZX04010001)”为研究背景,对导轨型面误差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建立导轨型面参数误差的综合精度模型。通过分析导轨型面的各个参数对导轨副运动精度的影响,确定导轨副综
为实现微流体惯性开关在智能弹药引信系统中的应用,以某型号榴弹为应用背景,对微通道内液滴运动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微通道结构,实现双向稳定、延时响应及可靠闭锁等功能。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开关各项性能进行研究。根据开关的应用背景,明确了开关的设计指标。针对开关的延时响应特性,采用多相流仿真分析微通道结构尺寸对延时时间的影响。通过仿真样本结果,建立蛇形微通道延时时间关于其结构尺寸
随着社会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具备一定智能的移动机器人在外界环境部分未知或者完全未知的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能力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机器人对周边环境的实时地图构建和自身的同步定位(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以及基于构建地图的路径规划方法和决策。A*算法作为一种全局的静态路径规划搜索算法,它有着鲁棒性好,
并联机床由于其驱动杆间存在着强机械耦合,如何快速求取其运动学解一直是并联机床实时运动控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加速运动学求解速度,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支链角度信息的杆式并联机床实时运动控制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利用支链角度信息求解不同自由度杆式并联机构运动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并联机构的铰链处添加旋转传感器测得支链角度信息并获得支链方向余弦的方法,利用支链角度信息求解并联机构运动学解
低照度环境下的图像由于光照分布不均匀,或者光源的缺乏,导致图像在亮度、对比度和细节表现等方面的严重退化,会极大影响后期对图像进行识别和信息提取的工作。低照度图像的增强技术对于完善夜视监控系统、优化智能交通以及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方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低照度图像的增强技术展开了研究,为了改善低照度环境下的图像增强处理能力,本文开展了基于视网膜大脑皮层理论的图像增强技术研究,改进图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