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北部湾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演变及影响因素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涠洲岛珊瑚礁位于南海北部的相对高纬度区域,处于珊瑚礁分布的北缘,该海域自然环境条件适合珊瑚生长发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活动影响对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干扰日渐显著,该礁区表现出衰退的迹象。但目前关于涠洲岛珊瑚礁的长期监测和群落演变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2015年对涠洲岛珊瑚礁进行详细的野外生态调查,通过潜水观测、样条拍摄、样方照相、澄黄滨珊瑚骨骼的测量等获得涠洲岛石珊瑚的群落现状,结合关于该珊瑚礁区的历史研究资料,从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变化、多样性变化、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定量分析近30年来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群落的演变动态,判断石珊瑚群落的变化趋势,并对导致涠洲岛石珊瑚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现有11科22属41种,优势种澄黄滨珊瑚和海孔角蜂巢珊瑚的重要值百分比分别是29.45%、12.06%。2015年该珊瑚礁区平均活珊瑚覆盖率为6.02%,浅水区域(深度1m~3m)活珊瑚覆盖率仅为1.67%,深水海区(深度3m~10m)活珊瑚覆盖率较高为10.37%。优势种澄黄滨珊瑚的平均年龄为21.44年,其中84.34%的澄黄滨珊瑚年龄低于30年。大量幼年澄黄滨珊瑚的补充表明全球变暖为处于相对高纬度的涠洲岛珊瑚礁带来一定的益处。(2)近30年来涠洲岛石珊瑚群落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平均活珊瑚覆盖率由1984年的50%下降到2015年的6%。1960s调查中的8个珊瑚种(占原有种类的29%)在2000-2015的研究中未记录,1980s调查中出现的4个珊瑚种(占原有种类的13%)在2000-2015的研究中缺失。优势种由现在抗干扰性强、生长率慢的块状滨珊瑚和角蜂巢珊瑚替代原来高复杂性、生长率快的珊瑚组合,包括枝状鹿角珊瑚、蔷薇珊瑚,叶片状牡丹珊瑚和块状蜂巢珊瑚、菊花珊瑚、扁脑珊瑚。1984年枝状鹿角珊瑚茂盛生长,部分区域覆盖率高达90%,但2015年在此区域几乎消失。石珊瑚群落结构的变化说明涠洲岛珊瑚生长的不利环境使群落中的敏感种(例如:鹿角珊瑚)退出优势类群之中,而团块状造礁石珊瑚由于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始终占据优势。(3)随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高强度且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破坏了涠洲岛珊瑚礁区的生长环境,极有可能是导致近30年来涠洲岛石珊瑚群落衰退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生物制品。1疫苗的种类1.1按微生物种类可分为一类是病毒性疫苗。有猪瘟活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
把工业企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DEA模型测算了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年至2015年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且分析了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结果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定位、人员管理、参审范围等方面存在相
工业4.0以生产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工业4.0时代对广西工业的发展有强大的冲击力,如何抓住机遇让广西工业创辉煌,关键在于抓住广西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作为新阶段改革重点,党的十九大又强调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新的历史阶段,河北省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也在不断推进。河北省
结合教学实践,从4个方面总结了一些医学检验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长江上中游水库群作为流域防洪调度的“主力军”,近年来防洪效益显著。蓄滞洪区作为流域综合防洪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妥善安置长江超额洪量的兜底手段。在梳理长江上中游控
当下网络历史小说以穿越和架空为文本范式,对历史进行消解、改写,显示出历史与历史小说关系的疏离和错位。在古代与现代的连接上,"似现在"可以解释穿越与历史嫁接的真实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