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篇章标记是汉语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展现句间或句群间的层次关系。本文围绕层次性篇章标记的位置和功能等方面,分别对以“第X”、“其X”、“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为代表的三类层次标记进行历时梳理和共时比较。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以及对创新点和难点。除绪论部分外,本文共分为五章,每章分别讨论了各层次标记的演变过程、演变规律、演变诱因。第一章“汉语层次性篇章标记概述”以层次性篇章标记的概念界定为中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并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第X”、“其X”、“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最后说明层次标记的分类标准、分布特点。第二章“‘第X’类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考察”主要论述自上古至现当代时期的“第X”类标记的发展概况,简述先秦时期的“第”成为标记后才与数词凝结成词的过程,以描写“第+数”是如何发展成为篇章标记的。“第X”类标记的演变,整体上经历了作为句中成分到变为独立于句子的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第+数”自东汉成词开始,就一直作为句中成分修饰名词性成分,于五代时期成为层次标记,直至现当代才得到普遍使用。“第X”类标记形成的语法化诱因包括句法构造和语义上的改变、语义复指、节律的影响,并表现为管界范围的扩大和管界能力的增强。第三章“‘其X’类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考察”,首先按照不同时期对“其X”类标记进行梳理,发现“其X”类标记的演变过程不同于“第X”类标记。结合第二节对“其+数”的结构变化规律的描写,可知,“其X”类标记由短语结构直接发展为层次标记,“其+数”结构并未完全凝结成词。在发展变化方面,“其X”类标记则与“第X”类标相类似:先秦两汉时期,“其+数”共同修饰句中成分(尤其是谓语)以展现句子层次性,但数量较少;在六朝时期,“其+数”成为“其X”类层次标记,但发展缓慢;到现当代时期,“其X”标记才得到了普遍使用。“其X”类标记的演变诱因主要包括数词使用频率的增加、语义虚化和语境的影响、节律的影响。第四章“‘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类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考察”从标记的形式和位置出发,得知“首先”类标记在使用上比“第X”、“其X”类标记更为固定,数量上也占有一定优势。时间层次标记中以“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最为典型,四者的标记化过程相近但各不相同,除了“再次”,其他三个标记在形式的形成上还包含了词汇化的过程。“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的成词时间较晚,成为层次标记的时期更晚,基本集中在民国时期,到现当代才出现了普遍使用的情况。最后,四个层次标记的演变诱因同样包含了句法构造和语义上的改变、语义复指、节律的影响,以及语义虚化和语境的影响等。第五章“汉语层次性篇章标记使用考察”主要是对各层次标记的功能和意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层次标记间的细微差别。首先,时间标记和逻辑标记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体风格和衔接功能两个方面。在文体上,各标记在政论语体中有着绝对的优势。在衔接功能上,“第X”、“其X”类标记和“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类标记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侧重对排列次序的选择,后者侧重对时间先后的选择。层次标记的混用现象是标记间具有相近功能的表现,同时是促进标记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混用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功能和语义上的区别。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