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全民直播”的盛潮,聊天类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开始受到关注和讨论。聊天类网络直播中的“打赏”现象,在社会学研究中尚不多见。然而,其包含的情感、消费、传媒、性别等诸多因素其实都是社会学的关键议题,具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意义。本文力图从情感消费出发去剖析网络直播中“打赏”行为的情感表现与内在逻辑,并揭示出建构这些情感因素的背后推手,继而在理论角度探讨消费行为中的情感内涵以补充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本文通过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论述了聊天类网络直播中的“打赏”行为属于情感消费的一种类型,存在强烈的情感表现;通过这种情感消费,受众实现了特定文化身份的获致体验以及相应的情感需求满足。追本溯源,“打赏”行为反映出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个体情感获取机制的变迁,其成为了个体实现情感需求的市场化替代方式。“打赏”行为及其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很大程度上是被制造的。直播平台和经纪公司等资本与技术的持有方通过巧妙的设计与运营,合谋剥削了聊天类主播的情感劳动,将情感卷入了商品化的生产过程中,继而向受众贩售情感商品以获取经济利益。受众的“打赏”行为因此等同于购买被生产出来的情感商品。“打赏”同时也映射出情感的式微境地。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渗透与入侵,通过消费而获得的情感体验被降格成为了刺激和快感,贬损了情感的人文内涵,同时情感在商品生产中开始出现异化并沦为了资本牟利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