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对购买养老服务逐渐重视,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不仅如此,各级政府均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以武汉市为例,政府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购买养老服务的财政支出分别为 6732.48 万元、7020.53 万元、8414.54 万元,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28%、19.88%。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是否满足了老人需求,实施中又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则亟需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来加以明确。然而,我国许多地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的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各自为政,相关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指标体系不健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要求加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注重养老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试图回答4个核心问题:1.为什么评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2.如何评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3.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怎样?4.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路径是什么?
从上述4个研究问题出发,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和八个具体章节。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回答上述研究问题1。这一部分提出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贡献和不足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回答上述研究问题2。这一部分探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以及国外经验对评价维度和框架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实际,进行调研设计;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七章,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上述研究问题3。这三章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分别从公平、效率、效果三个维度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公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效率、机构养老服务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中,政府并没有直接生产服务,而是通过养老机构这一传导机制提供给服务对象。因此,对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结果评价必须通过对养老机构生产的机构养老服务的质量评价来体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弥补公平和效率维度评价的不足;第四部分为第八章,回答上述研究问题4,即对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武汉市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公平程度进行研究。使用DEA评价方法对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效率进行分析。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借鉴 SERVPERF 量表,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并使用回归分析法探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最后,探讨提高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的对策。研究发现:
1.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程度的差异主要源于组内差异,即各行政区内部分配不公平。
2.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各区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中心城区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低于远城区,这也意味着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成正比。在6个行政区中,规模报酬不变的有2个区,规模报酬递增的有1个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有3个区。
3.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总体情况不高,58%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水平。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在可靠性方面有待改进,在可靠性、保证性和有形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直接投资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每增加一个补贴床位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综合得分会提高0.001。
本文的主要创新:
1. 完善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国宪、章晓懿和吉鹏等学者以居家养老为例,构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武汉市机构养老为例,构建了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前人研究共同形成完整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2. 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借鉴 SERVPERF量表,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调查量表,并结合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优化,为实务工作者评价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可操作的工具。
3. 提出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投资方式向补贴方式转变。在研究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时发现,政府直接投资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则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为政府转变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方式提供了依据。
从上述4个研究问题出发,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和八个具体章节。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回答上述研究问题1。这一部分提出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贡献和不足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回答上述研究问题2。这一部分探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以及国外经验对评价维度和框架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实际,进行调研设计;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七章,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上述研究问题3。这三章以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为例,分别从公平、效率、效果三个维度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公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效率、机构养老服务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中,政府并没有直接生产服务,而是通过养老机构这一传导机制提供给服务对象。因此,对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结果评价必须通过对养老机构生产的机构养老服务的质量评价来体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弥补公平和效率维度评价的不足;第四部分为第八章,回答上述研究问题4,即对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武汉市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公平程度进行研究。使用DEA评价方法对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效率进行分析。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借鉴 SERVPERF 量表,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并使用回归分析法探讨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最后,探讨提高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的对策。研究发现:
1.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程度的差异主要源于组内差异,即各行政区内部分配不公平。
2.武汉市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各区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中心城区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低于远城区,这也意味着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成正比。在6个行政区中,规模报酬不变的有2个区,规模报酬递增的有1个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有3个区。
3.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总体情况不高,58%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水平。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在可靠性方面有待改进,在可靠性、保证性和有形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直接投资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每增加一个补贴床位数,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综合得分会提高0.001。
本文的主要创新:
1. 完善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国宪、章晓懿和吉鹏等学者以居家养老为例,构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武汉市机构养老为例,构建了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前人研究共同形成完整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2. 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基于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借鉴 SERVPERF量表,设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的调查量表,并结合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优化,为实务工作者评价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可操作的工具。
3. 提出政府购买机构养老服务的投资方式向补贴方式转变。在研究武汉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时发现,政府直接投资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则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为政府转变购买机构养老服务支出方式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