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过度自信、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an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学者们通过研究行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发现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企业的管理者,在公司日常经营中拥有高度的决策权,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一旦管理者产生认知偏差,将对整个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大多数企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高管担任企业重要角色,拥有企业一部分经营权力,那么其不理性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绩效?目前大多数国内外研究重点集中于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或是融资风险之间的关系,直接讨论公司绩效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关系较少。因此,本文直接讨论高管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添加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股权集中度以及公司性质等反映公司治理方面因素分析是否会对二者关系产生正向或是负向的关系。  本文将以中小企业板为例,采用2010-2014年共5年的数据,系统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过度自信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本文假设,分析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和实证检验,选择了管理者相对薪酬之比作为衡量过度自信的指标,即:前三位高管薪酬之和占所有高管薪酬之和比例大于中位数则认定为过度自信;反之,则高管是非过度自信。为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本文选择以上市公司并购次数作为衡量过度自信替代指标。即:将在1年内作为收购方发起两次或两次以上并购重组行为公司的管理者认为是过度自信的,最后获得了以下结论:  (1)高管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两职合一的公司相比于非两职合一的公司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有利于减少高管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负面影响,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  (3)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比例提高没有起到削弱高管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负面影响的作用。换句话说,独立董事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完全履行其应尽的监督责任,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和监督,没有减弱高管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负面影响。  (4)股权集中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减弱高管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  (5)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会产生更为强烈的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  (1)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中小板上市公司应改革内部管理制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二者职能划分明确。  (2)建立和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确保独立董事可以正常参与到企业运营、决策,加大其参与力度。  (3)建立科学的内部激励机制。公司在聘用高管时,综合考虑高管各方面的因素,选择符合本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同时,对高管进行相关培训,提供相关过度自信导致公司决策失误案例教学,防止其盲目自信。  (4)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管理层在面临重大决策时,科学合理决策体系有利于管理层高效、科学做出相关决策,降低个人决策随意性,减少高管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
卖空交易是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将要推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 卖空机制的推出,将改变我国市场上不能卖空,只能单向“做多”的市场交易制度性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银行业的中坚力量,在繁荣城市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纷纷通过业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