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栖息地选择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雉鸡是现今世界上分布很广、生存范围最大的一种雉类,对中国野生雉鸡的研究还很少.自1995年10月起,研究分别在江苏大丰和甘肃兴隆山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调查,野外工作时间累积达20个月,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处理和分析数据,对两地雉鸡华东亚种(P.c.torquatus)和甘肃亚种(P.c.strauchi)的越冬、占区和营巢的栖息地选择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平原草地-疏林-农田景观中雉鸡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研究发现,雉鸡对不同生境类型的选择性是不同的,食物资源丰富的农田和隐蔽条件良好的灌草丛被显著选择,雌雄雉鸡对生境类型的选择性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对一些生境的利用比例有显著差异;集群行为受生境类型影响;边缘效应也是影响雉鸡栖息地选择的重要方面,距生境边缘的距离以及周边生境的类型都是影响雉鸡栖息选择的因素;2.山地森林-灌丛-农田景观中雉鸡越冬期的栖息地选择.利用GIS构建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比较不同利用等级栖息地的生境类型组成以及地形因素的差异.雉鸡越冬期显著选择食物资源丰富、隐蔽条件良=好的少棘-旬子灌丛,倾向于利用多种生境相交错的边缘生境,沙棘-旬子灌丛周围的一些生境受其影响亦被雉鸡选择利用;地形因素是影响雉鸡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海拔较高的阳坡被显著选择,坡度的影响不明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兴隆山雉鸡越冬期栖息地的可利用性,结果显示尚有大部分可利用区域未被利用或实际利用率较低;3.雉鸡越冬期栖秘地选择模型.尝试构建了一种简单的雉鸡越冬栖息地选择模型.模型假定动物对不同质量栖息地的选择性不同,各生境拼块内部是均质的,拼块之间的边界是截性的,动物在各生境拼块之间的运动不受非栖息地因素影响;模型可以方便地导入地理信息系统,在较大的范围中进行栖息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大丰雉鸡越冬期栖息地利用性的野外观测值;4.雉鸡领域的生境特征.大丰与兴越山雉鸡的领域由多种生境组成,雉鸡倾向于在多种生境类型的边缘占区,领域雄鸟对实际可利用范围中的生境类型存在选择性,生境是否开阔、食物丰富程度、较低层次的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是影响中区雄鸟生境选择的重要方面,地形因素对占区雉鸡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占区雄鸟密度的改变使得雉鸡对一些生境类型的选择发生变化;5.雉鸡占区雄鸟对复合生境的选择.大丰雉鸡占区雄鸟对复合生境有显著的选择性,与耕种农田、盐裸地、未耕种农田、高草树林等生境边缘相接近的区域所构成的复合生境被选择利用的程度最高,由邻近收割后白茅草地、高草树林、保护区外农作区所组成的复合生境不被选择;6.繁殖密度对雉鸡占区雄鸟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繁殖密度是种内竞争强弱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繁殖密度对领域雄鸟栖息地选择 的影响,可以揭示种内竞争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方式;7.雉鸡巢址选择-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1997、1998两年间对兴隆山的野生雉鸡进行了调查,野外共获得51个巢址记录,雉鸡营巢生境类型是多样的,农田、灌草丛等生境 雉鸡营巢数量较多,分析认为,地表干燥程度、1m以下植被盖度是影响营巢雉鸡栖息地选择的因素.利用GIS分析巢址和随机点在7个尺度上的生境类型组成和地形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比较差异;8.雉鸡营巢生境的模拟分析研究.采用马氏距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甘肃雉鸡的营巢生境;模拟结果表明,雉鸡对营巢生境的选择是十分严格的,与已知营巢生境相似水平为0.95的区域面积仅占整个研究区的0.68%,而与已知营巢生境迥然不同(P〈0.05)的区域面积占79.08%;营巢生境与非营巢生境在生境类型组成和地形因素上存在多方差异.
其他文献
该文记述了海南岛海水鱼类单殖吸虫36种,分别隶属于6科18属.包括锚首科6属16种;鳞盘科2属5种;微杯科5属8种;异微叶科2属4种;斧形虫科2属2种;副单斧科1属1种.其中1新属7新种,4
为揭示小檗科(Berberidaceae)鬼臼亚科(Podophylloideae)类群内各属间的演化关系以及有性生殖过程,该文以桃儿七(Sinopodopyhllum hexandrum (Royle)Ying)、八角莲(Dysosma v
该研究首先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分离自水稻根际的联合固氮菌株A1501进行了重新鉴定,证明A1501属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0351).
核心素养观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调整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演示实验与验证实验,调整为分组合作的科学探究实验;以知识为主的教学,调整为生活情境的知识探索;教师讲授为主的教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而数学知识抽象性比较强,这也是小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普遍感到吃力且学习低效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基础上促进
应用激光诱变技术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变,为进一步探讨细胞的分化机理,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葡萄和小麦无性系突变体筛选及诱变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PMBLDCM)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机。它克服了一般直流电动机存在着的有换向火花、可靠性差、高噪声、强电磁干扰等缺点,同时具有调速范围宽、体积小、启动迅速、运行可靠、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在精密电子设备和器具、工业自动化设备、汽车和电动车辆设备、及现代家用电器中有着广泛应用。本课题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永磁电机电磁设计的研究成果,以研究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
肿瘤(Tumor)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国际上对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的细胞也发生损害,从
基因组特异序列是跟踪外源染色质、鉴定易位系的特异探针.该文介绍一种带反馈控制的PCR增效减法杂交的(PEFCSH),证明可高效克隆基因组特异序列.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将科学运用于生活是科学意义的所在.在教学中我从预学查异、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四个环节进行生活化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