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中使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在临床疗效方面固本调神方和常规针刺治疗上的差异,从中分析固本调神方在临床上相对于常规针法的优越性,以期能为心脾两虚型的失眠患者朋友们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思路。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的门诊及病房中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由于时间、资金、精力等原因,因此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时,试验组选取例数参考了I期临床试验中最低样本量的要求,两组比例为l:1,将已经纳入的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法来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1例。除去脱失,最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固本调神方,选取主穴:百会、四神聪、关元、中脘、足三里、大陵、三阴交、太溪。针具则使用“华佗牌”的毫针,采用的规格为0.25mm×40mm、0.30mm×50mm,刺入后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每星期连续针刺六天,休息一天。对照组方面则选用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第二版《针灸治疗学》中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方法。取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三阴交、心俞、脾俞。针具亦是“华佗牌”的毫针,采用的规格为0.25mm×40mm。刺入所选取穴位当针下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进行一次,连续每星期针刺六天,第七天则休息一天。两组均以2星期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试验中嘱咐两组的患者注意自己心态放松下来,生活上要保证自己的休息制度保持规律,临睡以前避免有着兴奋性或者刺激性的食品,并且不做强度大、提高兴奋性的活动,少喝水,按时熄灯。并且试验过程中于两组治疗前及中期与后期进行PS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对比,评价固本调神方与常规针法的疗效。结果:使用SPSS23.0进行检验,于治疗前,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中医证候的评分、PSQI评分这几方面差异的对比分析均显示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中及治疗后PSQI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治疗前中后的差异存在。两组采用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2周后差异不明显而4周后则差异明显,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结论: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而固本调神方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疗程后其疗效更佳,且在中医症候、PSQI评分方面尤其是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及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