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与首次公开发行(IPO)相关的研究中,IPO的短期抑价一直是一个热点。尽管关于IPO折价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是不对称信息仍被广大的财务和金融学者认为是证券市场广泛出现IPO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外部投资者、发行人和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出现了有关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信号传递等用于解释IPO折价的一系列理论。另外,行为金融学的引入也极大地丰富了对有关IPO及IPO折价的研究。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需要西方成熟理论和经验的引导,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的环境。继续探究IPO折价之源、探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进行IPO研究的重大意义所在。 本文沿袭了不对称信息在解释IPO抑价现象的一些观点,并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了在IPO过程中,各个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以及最后达到的均衡状态。新股在二级市场上市涉及四个主体: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与政府。各主体都有其不同的目标函数和博弈策略。在新股上市过程中,各主体都要做出使自己的效用最大的策略。本文分析了承销商与投资者、政府与中介机构、政府和投资者之间,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以及策略选择对IPO抑价产生的影响。 另外,在之前其他信息不对称构建的模型基础上,本文运用了合作博弈的方法分析了投资者、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个承销商与发行公司之间在IPO过程中进行议价的过程,反映了抑价产生的原因,指出抑价程度依赖于整个IPO市场发行公司相对于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同时指出在利益分配中,IPO抑价不是从旧股权持有者到新股权持有者的财富的转移,而是反映了在新旧股权持有者直接对公司剩余股权增长的分配。同时指出,在这个模型里面,博弈的各参与方要达到最终的唯一的一个分配,关键在于分配的公平性。另外,在这个模型中还给出了一个最优匹配的证明。 然而,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政府在市场的运行中过度的介入和监管的不力,使得这个模型在达到一个均衡时受到了过多的干预。本文还尚未就这一点做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