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ig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础研究 1、垂体腺瘤基质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 侵袭性垂体腺瘤进展快,至发现时多为大腺瘤甚至巨腺瘤,颅底骨质受侵蚀、肿瘤坏死、囊变卒中的发生率高,较多出现颅神经功能缺失,因此,其临床症状多样化、复杂化,治疗困难,手术全切率低,肿瘤细胞增殖又较快,具有低治愈率(17%)及高复发率(33%—35%)的特点。目前对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的诊断多依靠影像学检查有无肿瘤破坏骨质,侵犯海绵窦、蝶窦等;术中观察有无肿瘤组织侵犯硬脑膜、海绵窦、骨质、视神经、颈内动脉等,及术中取检硬脑膜。但上述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术中有时因出血或因视野不够宽敞而难于作出判断,影像学检查中有些因肿瘤压迫造成的骨质破坏可误认为由其侵袭性造成的而作出误判,而术中取检硬脑膜由于部位局限,阴性也不能可靠排除肿瘤的侵袭性。尤其当肿瘤发现较早,体积较小时虽已具有侵袭性,但凭上述标准却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常不能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 我们知道,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首先要具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能力,使细胞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甚至远处转移。而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又需要新生血管长入以提供营养及供氧。在肿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降解基底膜和ECM的作用,在维持ECM的生理动态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j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共同调节着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基底膜的完整性。一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信号分子和自由基。目前已证实NO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如信号传导、血管舒张、平滑肌松弛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和噬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高则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密切。而微血管密度(MVD)被认为是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指标,且有可能成为预测肿瘤转移复发和预后的一项指标。 我们通过对切除的垂体腺瘤(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NOS、MMPs的表达与MVD的关系,及其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试图找到一种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用指标,对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尤其是潜在侵袭性作出判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本实验研究的内容包括: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nNOS、iNos、MMPZ、MMpg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nNOS、iNOS、MMPZ、MMPg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计数的关系,探讨咖05、iNOS、MMPZ、MMPg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垂体腺瘤病例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3 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21例,分为2组。2.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组病人垂体腺瘤石蜡切片中MMPZ、MMPg、nNOS、 iNOS的表达,测定垂体腺瘤组织MVD。3.统计分析垂体腺瘤组织中MMPZ、MMPg、 nNOS、iNOS的表达及MVD计数在两 组病例中的差异,分析MMPZ、MMPg、nNOS、iNOS的表达与MVD的相关性, 并进一步分析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在性别及平均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P>0 .05。1.在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Z阳性表达3例,占14.3%,而在23例侵袭 性垂体腺瘤中MMPZ表达阳性者为n例,占47.8%,两组比较,p=0.017有显 著差异。2.在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g表达阳性者3例,占14.3%;在23例侵袭性
其他文献
1 改单一施肥为配方施肥 在果树整个生长周期中,大多数营养成分来源于基肥,因此基肥要施足,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肥及微肥,对缺素果树还应加入所缺微量元素。
九品中正制具有成为系统的所有特征,所以是当时政治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它存在了400多年,并在两晋时进入了成熟时期。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一个系统能存在与发展是因其有"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