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三部分:第一章: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在高新技术材料的应用如:光栅、光开关、高密度存储介质和分子开关等,近些年来被广泛的研究。本章系统的综述了光致变色的发展历程、光致变色作为信息存储的工作原理、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用于光信息存储介质所具有的优点、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应用前景。详尽地论述了光致变色螺吡喃、螺噁嗪的发展历程、光致变色机理、合成方法,指出了螺吡喃、螺噁嗪的热稳定性以及增强热稳定性的方法。此外还简单介绍了其它几类重要的光致变色有机物以及它们的光致变色机理。第二章:光致变色螺吡喃、螺噁嗪单体的合成及表征本章是在参考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验条件,设计使用了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方案,合成了十几种中间体和未见文献报道的9’-(α-呋喃丙烯酰氧基)螺噁嗪SO(Ⅱ)(a、b、c)以及1-烯丙基-6-硝基螺[2H-1-苯并吡喃-2,2’-吲哚啉](SP1)、1’-乙基呋喃丙烯酸酯-6-硝基螺[2H-1-苯并吡喃-2,2’-吲哚啉]的(SP2)和5’-氯-1’-乙基呋喃丙烯酸酯-6-硝基螺[2H-1-苯并吡喃-2,2’-吲哚啉](SP3)三种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重点研究了SO(Ⅱ)(b、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三章螺吡喃接枝羧甲基甲壳素及其性质研究章通过两种方法引发1-烯丙基-6-硝基螺[2H-1-苯并吡喃-2,2’-吲哚啉](SP1)接枝羧甲基甲壳素,并且运用红外、热重分析(TG)和紫外光谱等手段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接枝产物的溶解性、成膜性等性能,表明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紫外光谱显示接枝共聚物仍具有光致变色性,产物水溶性较羧甲基甲壳素好,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对两种接枝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对进一步的实验工作提出了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