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的既有住宅。由于建成的年代较早,这些住宅存在诸如居住标准偏低、居住面积小、户型单一、建筑材料质量差、构造简单、环境设施差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既有住宅日显陈旧、老化,不能与当前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活水平相适应,从而产生对其进行改造的种种需求。过去,对待这些不适应现代需求的既有住宅,普遍采取的是“大规模”更新,即推倒重建的方式。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普遍采取这种简单方式是不合时宜的,需要探寻顺应时代新的要求的适宜的改造方式。对此开展相应的研究,切合当前相关理论与实践需要,对扩展既有住宅的改造途径,指导既有住宅的改造实践,并对旧城更新、住宅维修乃至住宅新建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基于各地城市既有住宅改造的一般需求,并结合广州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特定背景,在文献总结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分析、比较、归纳、推演等研究方法,对本文所限定时段既有住宅的变更需求、改造属性及其改造的目标、原则与方法等进行探索。并针对广州市的特定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及气候条件等,探讨其既有住宅改造的特点。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与认识:①既有住宅的改造是一种适求型的改造,是针对特定需求的变更、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所进行的改良,而需求变更及改造的条件等因时、因地而异。②既有住宅的改造必须以改善居住条件、促进经济、环境持续、文化保护、社会的发展为目标,并遵循适宜性、可行性、经济性等主要原则。③既有住宅的改造模式不是通用的,特定地区的具体既有住宅改造模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改造程度和改造主体两个方面的需要和可能,在进行适当的权衡之后再确定和采用。④既有住宅的适求型改造,必须针对不同地域环境的特征,采取相应的适宜改造措施。⑤广州市的既有住宅改造,具有适应地域气候和文化的总体需求特征。应在其它城市既有住宅改造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需要改造的既有住宅的结构和平面类型,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域文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改造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