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数学哲学研究中,对抽象数学对象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存在着诸多讨论,奎因-普特南的不可或缺性论证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实在论的视角出发,对奎因-普特南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揭示出“不可或缺性”的本质内涵,指出数学对于科学之不可或缺性的存在基础。并通过对数学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反对观点的剖析,指出不可或缺性论证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最后以柯里万不可或缺性论证为基础,阐述了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当代发展。 本论文共分为导言、四章节的系统论述和结语三个部分。 本文第一章:导言部分阐述本文写作的背景、写作基础思路、创新之处以及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概况。 本文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不可或缺性论证的理论基础:即“奎因-普特南不可或缺性论”。首先,阐明了奎因提出不可或缺性论证核心理论的来源;其次分析了普特南在奎因思想的基础上对不可或缺性论证的进一步发展,阐述了不可或缺性论证的产生与理论背景。 本文第三章:着重探讨了奎因-普特南不可或缺性论证的论证前提:“不可或缺性”、“自然主义”、“确证的整体论”以及“本体论承诺”。并分别对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四个前提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文第四章:主要讨论了不可或缺性论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学界对不可或缺性论证前提条件的质疑和批判,并且在分析这些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阐明不可或缺性论证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本文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不可或缺性论证当代的发展。系统介绍了科里万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思想,从实在论的角度阐述了不可或缺性论证在当代的发展。并且通过对比数学实在论与科学实在论在当代发展中的联系,揭示出数学实在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实在论这一规律。 本文第六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