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BS是一种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制得的具有亚微观形态的典型核-壳结构改性剂。本论文研究了MBS核壳粒子结构的变化对聚氯乙烯(PVC)透明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核壳结构的四种MBS改性剂:具有体积小的内包容物,但数目较多的类似于"salami"结构的改性剂;具有数目较少体积偏大内包容物的“微畴”(micro-domains)结构改性剂;具有典型的双层“核-壳”(core-shell)结构改性剂;具有“硬/软/硬”特点的“多层”(multi-layer)结构改性剂,研究了MBS内部结构的不同对PVC/M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内部结构的MBS橡胶粒子都能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并且对PVC基体起到很好的增韧作用。对MBS粒子的动态力学分析可知,由于内包容物体积的不同引起了橡胶粒子中橡胶体积分数的增加,并且橡胶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内耗峰值(tanδ)max也是增加的。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上,具有"multi-layer"结构橡胶粒子的共混体系与其他三种相比,有更高的冲击强度和较低的脆—韧转变温度,并且其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最高。通过对共混物的冲击形变区进行观察,即使MBS橡胶粒子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其增韧PVC的机理都是通过空洞化引起PVC基体材料发生剪切屈服。只是其空洞化的形式不同:"salami"结构和"micro-domains"结构的MBS粒子都是橡胶粒子内部空洞以及橡胶粒子与PVC之间剥离形成外空洞的形变形式,而"core-shell"结构和"multi-layer"结构的MBS粒子只是橡胶粒子内部发生空洞。本论文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粒径尺寸在100-150 nm之间的小粒径MBS核-壳改性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三种MBS橡胶粒子均能在PVC基体中较好的分散。研究其对应的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得知,小粒径的MBS同样能够对PVC树脂起到很好的增韧效果。对共混物的形变区进行观察可知,在MBS粒径处于100~150 nm之间时,其空洞化形式是橡胶粒子内部发生空洞,这个现象很好的解释了小粒径MBS增韧PVC树脂的形变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