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不仅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充分就业。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由于质量普遍较低,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转移,都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素质,才能适应新的产业部门的需要。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国家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但转移培训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培训体制不顺、培训质量不高等,其中政府职能不到位和政府公共政策的缺失是其问题的根源。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作用”为研究对象,从多视角阐述政府的角色和作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运用政府职能转变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深入探讨政府在转移培训中应有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作用发挥的机理。在对大量资料和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转移培训中政府作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政策投入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必要条件,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职能和角色,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于政府职能的不到位和公共政策的缺失,只有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完善政府的公共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