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各类国际课程项目逐渐进入我国,其中以IBPYP项目发展最快,在国内的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阵“PYP热”,然而,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PYP虽然是国际性的课程框架,但“移民”到中国这片具有强大文化背景的沃土中,开始难免“水土不服”,比如出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实践中与本土课程完全割裂等现象。因此,对PYP的本土化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IBPYP课程理论与内涵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融合两种课程以解决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等,是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中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找寻答案。本研究的中心问题是:PYP本土化进程中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有哪些相应的策略。本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深入分析IBPYP课程框架理念的核心价值,进一步剖析IBPYP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力图为PYP在中国的继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其他国际课程的引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从IBPYP的本源与核心价值以及在育人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中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的绪论部分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问题和内容、方法和已有研究进展,在第二至五章分别对于育人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已有实践为基础,探索了应对本土化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的有效策略,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即以“育具有国际情怀”的学习者为课程育人核心,以“超学科”的课程内容,以“基于探究”的课程实施以及“为学习而评估”的课程评价,并得出PYP的本土化探索受各类综合因素的影响,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