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DLBCL)中OPN与EGFR的阳性表达特点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实验材料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8年-2011年病理诊断为PCNSL-DLBCL共计23例,另随机选取同期病理诊断为非中枢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on-CNS-DLBCL)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标记OPN和EGFR,采用单盲阅片法观察二者在PCNSL-DLBCL和non-CNS-DLBCL中的表达,利用阳性表达指数(PEI)半定量分析二者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20.0软件比较分析OPN和EGFR在PCNSL-DLBCL和non-CNS-DLBCL中的组间,以及PCNSL组中GCB和non-GCB亚型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简单相关性。  结果:  1.23例PCNSL-DLBCL患者中仅一例为免疫功能缺陷者,其余均为免疫功能正常。中位年龄为49岁,男:女=14:9。PCNSL-DLBCL和non-CNS-DLBCL两组中所有病例光镜下所见均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病理特征。其中,PCNSL-DLBCL有8例(34.78%)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免疫表型(GCB型),15例(65.22%)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免疫表型(non-GCB型)。  2.光学显微镜观察OPN在两组肿瘤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胞核内。EGFR则为胞浆及胞膜阳性表达。在PCNSL-DLBCL中,OPN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20/23)和100%(23/23)。在对照组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和70%(7/10)。  在组间比较中,OPN在PCNSL-DLBCL中的PEI平均值(3.57±2.66)明显高于对照组(0.3±0.48),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5.676,P<0.001);PCNSL-DLBCL中EGFR的PEI平均值(3.35±2.0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8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01)。在组内相关性分析中,PCNSL组中OPN表达水平与EGFR具有显著相关性(r=0.461,p<0.05),而在non-CNS-DLBCL组中二者表达水平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r=-0.282,p>0.05)。在PCNSL-DLBCL组中,OPN和EGFR在GCB和non-GCB两亚型间比较时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  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PCNSL-DLBCL中,OPN和EGFR均有较高强度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周发生的DLBCL,并且发现OPN和EGFR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本组病例中GCB与non-GCB亚型间比较,OPN和EGFR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在PCNSL-DLBCL中可能存在OPN-EGFR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此通路可能介导了转化的B淋巴细胞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定位和/或参与淋巴瘤细胞的演进,并可能与疾病的难治性和预后差的特点相关。其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 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人慢性梗阻性肾病中的表达特征,探讨TGF-β1、α-SMA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与人梗阻性肾病中肾间质纤维化的
目的:  构建抗人TfR人/鼠嵌合抗体昆虫杆状病毒共表达系统,为进一步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基因工程抗体,以及开展以TfR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显像与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观察嗅球组织移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大鼠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A、2B表达的变化,探讨NMDA受体在嗅球组织移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方法:将SD大
模拟汉字笔划的汉字键盘输入法是一种新型的汉字键盘输入法,其主要特征是根据汉字的笔划构成,在键盘上逐笔模拟笔划。本发明融入了手写输入法的理念,模拟笔划的形状在键盘上键入以笔划的起点、拐点、落点以及笔顺所表征的笔划轨迹,从而将汉字的笔划直接“写”在键盘上。运用本发明方法进行汉字输入,只需按正确的笔顺“输写”即可完成,不需按汉字的结构对字体进行拆分,也不需要记忆特定的键位。该发明尤其适用于需方便、直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