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而随之出现的农村垃圾问题也愈加凸显,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健康中国的要求形成强烈反差。虽然国家高度重视整治农村垃圾污染,但由于垃圾处理服务对象十分广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十分匮乏而导致其收效甚微。农户不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也应肩负着治理的责任。为了突破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瓶颈,农户是否参与将直接影响着生活垃圾能否得到有效治理,如何提高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从农户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考察和填写问卷的形式,对农户参与阿鲁科尔沁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进行调研,借助农户行为选择理论和ABC态度模型研究影响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因素,通过对搜集到的阿鲁科尔沁旗3个乡镇204个有效样本信度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农户的个人及家庭特征以及农村居民参与垃圾治理的认知、态度、行为和心态,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12个显著影响因素:性别(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参与意愿)、年龄段(年龄大的农户更愿意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参与到生活垃圾治理中)、村民身份(村干部比普通村民更有参与积极性)、政治面貌(党员有更高的参与意愿)、婚姻情况(已婚的农户比未婚的农户参与意愿更高)、身体情况(身体健康的农户更愿意参与治理)、对环境事件新闻关注度(农户对环境事件新闻关注度和治理参与度成正比)、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认知、态度、行为和心态(相关认知程度越高、态度和心态更积极、相关行为与农户越相符其参与意愿越强)。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五点政策建议:一是由于不同的农户有着不同参与的态度,从而提升其参与度就要有针对性,政府在科学引导农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时,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二是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改变村民参与态度。三是发挥党员、村干部带头作用,提高农户参与意识。四是健全村集体生活垃圾治理制度,明确农户和集体职责。五是充分利用市场,广开村镇垃圾处理筹资共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