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塞尔生物自然主义述评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灵哲学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翰·塞尔以其“生物自然主义”在当今的心灵哲学领域独树一帜。本文以叙述、评价约翰·塞尔的生物自然主义为主要任务和目的。在此之前,本文先简要回顾了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心灵哲学的悠久历史,尤其是关于身心关系的观点及其演变;随后又对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灵哲学理论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包括行为主义、同一性理论、功能主义在内的唯物主义的还原论和唯物主义性质的属性二元论,讨论了它们的缘起与流转、争论与得失。   约翰·塞尔认为: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对的,但当唯物主义否认在本体论层面上不可还原的心灵现象的存在时,它就陷入了谬误的泥潭;二元论试图说存在着不可还原的心灵现象,这是对的,但在以为心灵是一个与物质有同等地位的实体时,它显然也错了。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和二元论都是错误的。塞尔认为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都接受了同样的一个传承于历史的范畴系列和一个特定的假设系列。因此,塞尔改造了传统的描述心与物的词汇表,克服了心物区别、还原、因果关系和同一性这四个错误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塞尔运用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系统地考察意识、意向性等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把对心灵哲学研究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之上,将意识加以“自然化”,赋予其以第一人称的本体论地位,从而站在一种认识论上的实在论的立场上,走上了“既非唯物主义,又非二元论”的“第三条道路”,建立了能更好地与“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与当下的神经生物学相协调的“生物自然主义”。塞尔的生物自然主义主要解释三个内容:意识、意向性、因果关系。其中,对意识的生物自然主义的解释是塞尔理论的核心,是其解决心灵哲学其它问题的基础。塞尔对意识的生物自然主义的解释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由此可见,塞尔拒斥的所谓的唯物主义,其实是唯物主义的还原论。   塞尔的生物自然主义,清新,简洁,吹散了萦绕在“心灵”之上的神秘、抽象的迷雾。但是这个理论依然问题重重,主要集中在类比论证、心灵状态本体论上的不可还原性的原因和自由意志上。这一理论体系的内部还存在矛盾。此外,在某些具体问题的具体细节上,如心灵因果关系的运行等,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应该看到,塞尔的生物自然主义还在发展之中,还有修正与改进的空间,因此值得关注。   鉴于生物自然主义的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被塞尔作为二元论而遭拒斥的属性二元论,其实是唯物主义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异曲同工,或许可以作为解决身心问题的模板。  
其他文献
面对当今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极端影响的现实环境,人类不得不在文明转型方式上做出改变,以拯救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文明发展方式变革由此展开。但在此过程中,诸
本文通过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分析,试图揭示公共领域对于现代人积极生活方式的意义。 阿伦特对公共领域问题的反思,以人的现代性存在方式为核心,并始终贯穿着对于人的条件
虚拟实验以其崭新的特点和应用魅力深深地吸引着科技界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它的发展。当今,虚拟实验正在成为人类探索自然和人工世界的一种新手段,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它对科学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文化的核心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在神道的发展历史上,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