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黄脊竹蝗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成虫、蝗蝻群聚均取食竹叶,尤其是毛竹,造成新竹死亡,新笋减产。由于缺乏其他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广泛使用的是化学防治方法。但在田间喷洒杀虫剂既不经济也不方便,因此必须研发出新的方法。其中之一是使用化学物质作为毒饵来诱杀黄脊竹蝗。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表明,NaCl是有效地取食刺激剂,尿素是忌避剂,碳酸氢铵是引诱剂/滞留剂。NaCl和NH4HCO3(1:1)的混合液可刺激成虫取食滤纸。NaCl和NH4HCO3是有效的引诱剂吗?基于其混合物能研发出有效的控制竹林中黄脊竹蝗种群的方法吗?本文主要研究这些问题。
1.黄脊竹蝗取食竹叶的雌雄差异
雄、雌蝗一生摄取竹叶量分别为609.7和1469.9cm2,取食量之比为0.41。雄、雌蝗虫体干重分别为98.1和215.4 mg,比值为0.46。雄蝗和雌蝗的水含量分别为64.2%和63.5%,雄、雌蝗体内钠含量分别为1.78和1.85 mg/g干重。这说明雄、雌蝗对竹叶的利用率基本相等,从竹叶中摄取的钠也基本相同。
2.嗅觉信号对黄脊竹蝗趋泥行为的影响
来自学生或农民的尿液对黄脊竹蝗的诱杀作用无差异。尿液在开塞和密封广口瓶中发酵5 d,前者对黄脊竹蝗成虫的诱杀效果极显著大于后者。在敞口广口玻璃瓶、塑料桶和木桶中发酵的尿液,诱杀效果无显著差异。腐烂猪肉或蛋清白蛋白对黄脊竹蝗成虫也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当腐烂猪肉溶液与发酵尿相混后,无论其比例如何,诱杀效果均与发酵尿液相似。可见,除碳酸氢铵外的其它嗅觉信号对黄脊竹蝗成虫搜寻和利用钠源也有一定的影响。
3.黄脊竹蝗的绿色偏好性
黄脊竹蝗成虫趋泥过程中具有颜色偏好性。在室内双向选择试验中,若同时提供LYBB(绿色)染色的滤纸和白色滤纸或LYP(黄色)染色的滤纸和白色滤纸,成虫偏好前者。若同时提供LYBB和LYP染色的滤纸,成虫无明显偏好性。表明成虫偏好黄绿色但不能区分黄色和绿色。将LYBB染色的滤纸和白色滤纸先用3%NaCl溶液浸泡,随后同时提供给成虫,无论是室内还是野外条件下,成虫均偏爱取食LYBB浸染过的滤纸。此外,无论是室内还是野外条件下,盛有杀虫双和NaCl混合液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均能诱杀到成虫。其中LYBB染过色的一次性塑料饭盒比白色饭盒的诱杀能力更强。这些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在趋泥过程中偏好绿色。
4.同种标本的存在增强黄脊竹蝗的趋泥行为
室内双向选择试验发现,当养虫笼底部的一半用大头针固定两只黄脊竹蝗成虫标本,另一半空白时,黄脊竹蝗成虫在底部两边的栖息率相似。与此相反,室内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当NaCl处理的滤纸上固定有黄脊竹蝗成虫标本时,被取食的面积显著大于无成虫标本的滤纸。此外,当毒饵盒上固定有黄脊竹蝗成虫标本时,诱杀作用更强。因此,黄脊竹蝗移向同种个体的习性有利于成虫发现自然界的钠源。
5.雌、雄黄脊竹蝗对钠盐的偏好性
黄脊竹蝗取食氯化钠溶液浸湿过的滤纸条的比率和面积随氯化钠浓度、性别和饲喂天数不同而异.低浓度氯化钠刺激竹蝗的取食;而高浓度氯化钠则抑制取食。雌蝗的取食倾向明显大于雄蝗。随着饲喂含盐滤纸的天数增加,成虫取食滤纸的倾向逐渐下降。黄脊竹蝗取食氯化钠溶液浸湿过的竹叶,其取食面积也随氯化钠浓度和性别不同而异。低浓度氯化钠溶液明显刺激取食,雌蝗取食倾向高于雄蝗。以上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对钠盐的摄取具有饱和性。取食氯化钠溶液浸湿的竹叶的成虫,其粪便和体内氯化钠浓度均明显上升。
6.水对黄脊竹蝗成虫的引诱作用
黄脊竹蝗成虫在高温下较喜欢栖息在湿滤纸上,而不是干滤纸上。雌蝗比雄蝗更愿趋向并栖息在湿滤纸上。在室内高温下成虫会取食湿滤纸,雌蝗取食量多于雄蝗。此外,无论室内还是野外,水毒饵均能诱杀到较多的雌蝗。室内条件下切除触角大幅降低了成虫对干湿滤纸的区分度以及水毒饵的诱杀作用。因此,黄脊竹蝗成虫尤其是雌虫趋向人尿浸湿的物质也是为了补充水分,在此过程中触角发挥重要作用。
7.氯化钠和碳酸氢铵毒饵的田间诱杀效果
基于前面的研究结果,本章评估含有NaCl和NH4HCO3的毒饵盒对黄脊竹蝗的田间诱杀效果。3%NaCl、3%NH4HCO3和0.1% Triton X-100的混合液毒饵盒的诱杀效果与发酵5 d的人尿液毒饵盒相当,同样可以诱杀大量的黄脊竹蝗成虫,尤其是雌蝗。在田间测试点连续试验5 d后,发现毒饵盒杀死约80%的雌蝗和9%的雄蝗,平均死亡48.2%.此外,性比从试验前的1.18下降为试验后的0.25,然而对照竹林性比变化很小。这些结果说明基于NaCl和NH4HCO3毒饵,基本可达到以化学物质替代人尿的目的,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