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所需要的资源最多,资金量最大,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质量控制又是进度、成本、质量三大目标控制之首,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形成过程的分析,指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对基本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通过对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指出控制图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后检验与统计,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动态,过程,预防为主等优点。利用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仅仅适用于样本数据比较多的场合,但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环境中,经常会遇到样本数据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成组技术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同时对成组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借助于成组技术可以将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相似工序分类成组形成工序族,将不同工序的质量特征数据经过数据变换,将其转化为具有相同分布的同一母体的样本数据,由此可以增大样本容量,解决由于样本数据不足而无法计算控制图界限的问题,从而可以利用控制图对工序过程进行监控并预测质量发展趋势,达到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通过对八种控制图类型的比较研究,指出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具有检出能力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本文构建了成组均值标准差控制图。根据工程项目各个分项所要求的施工质量保证率的不同提出了工程项目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的实际状况。论文最后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利用成组均值标准差控制图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分别计算了过程能力指数和具体工程项目的过程能力指数,验证了成组控制图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论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丰富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理论,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