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乡村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与道路。然而城郊地区是城市与乡村的交错地带,兼具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特征,其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产业类型以及土地利用均为乡村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城郊地区无疑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难点。城郊地区土地利用资源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为实现乡村振兴,城郊地区亟待打破传统方式,找寻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采取调查研究和分析研究两方面结合的方法,结合理论梳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发展历程,梳理城郊地区的特殊性及发展难点,提炼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及空间分区的角度,对城郊地区空间分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Arc GIS手段为支撑,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城乡关系的城乡联动程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土地利用价值评估、社会经济现状四个方面的因素及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城郊地区进行等级评定,划分出“城镇集聚区、城乡转型区、乡村发展区、生态保育区”四个政策分区,为城郊地区提供不同的空间发展思路和决策支持。从弹性和布局两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策略,提出“多村联合”、“山水林田城一体”等多种土地利用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促进”的三方合作机理。首先,本文论证了城郊地区空间分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构建了城郊地区空间分区的理论框架,推动了空间政策分区在城郊地区的落实,并进一步指导微观层面的规划与策略制定,同时为解决城乡矛盾,实现城郊地区的动态、弹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空间分区的基础上,构建了城郊地区土地利用的策略;最后,以北京副中心周边的漷县镇为例对城郊地区空间分区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实例论证。以期为实现城郊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