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害下不同灌排方式对稻田能量平衡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热害是中国水稻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为探究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方法,本研究以晚籼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开花灌浆期高温热害发生时设置不同的灌排处理,研究不同灌排方式缓解高温热害的效果。试验共设计5个处理,T1:井水灌溉,灌水平均水温20.55℃,每天5:00开始灌溉,田间水层达10cm后停止,16:00排水;T2:井水灌溉,灌水平均水温为20.55℃,每天8:00开始灌溉,田间水层达10cm后停止,18:00排水;T3:池塘水灌溉,平均水温27.28℃,每天8:00开始灌溉,田间水层达10cm后停止,16:00排水;T4:池塘水灌溉,灌水平均水温27.28℃,每天8:00开始灌溉,田间水层达10cm后停止,18:00排水;CK:保持10cm田间原有水层,缺水时补充灌溉池塘水至10cm,8:00平均水温为28.37℃,不排水。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灌排方式对稻田小气候产生了影响。稻田冠层40cm、80cm、120cm日平均温度均呈现T1<T2<T3<T4<CK的规律;40cm、80cm、120cm冠层相对湿度日最低值、白天(5:00-18:00)均值表现为,T2>T1>T3>T4>CK;稻田5cm、10cm、20cm土壤日平均温度表现为T1<T2<T3<T4<CK。灌水处理降低了稻田冠层温度、土壤温度,提高了稻田冠层湿度。16:00-18:00时段,16:00排水比18:00排水40cm、80cm、120cm冠层温度下降得快,5cm土壤温度17:30以后T1、T3下降速度快于T2、T4,10cm土壤温度T1、T3在18:00以后下降速度快于T2、T4。相比于18:00排水,16:00排水处理的冠层温度、土壤温度下降速度更快,16:00排水更有利于减缓高温热害。2、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均表现为CK>T4>T3>T1>T2,水体含热量变化,T1>T2>T4>T3>CK,土壤热通量,T4>T1>CK>T3>T2;T1、T3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量在16:00-18:00下降的速度分别快于T2、T4,T4在18:00以后下降速度快于CK,T2、T4处理排水时水体含热量分别低于T1、T3处理,且T2、T4处理在排水时水体含热量已经转为负值。3、灌排方式影响了水稻的生长指标。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均值、Fv/Fm均值、净光合速率均值、叶面积指数、穗部占地上部总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T1>T2>T3>T4>CK。T1、T2、T3、T4处理叶绿素(a+b)含量均值分别比CK高29.68%、22.83%、15.53%、7.76%,Fv/Fm均值分别比CK高7.04%、5.63%、2.82%、2.82%,净光合速率均值分别比CK高42.57%、32.22%、20.78%、15.53%,叶面积指数均值分别比CK高40.7%、27.81%、18.2%、14.11%,穗部占地上部总干物质量比例分别CK高4.99%、3.93%、2.63%、2.14%。灌水处理的水稻剑叶光合能力比CK强,叶面积指数高,穗部转换率高,T1处理最优。4、灌排方式影响了水稻产量。千粒重、结实率、产量均表现为T1>T2>T3>T4>CK。T1、T2、T3、T4千粒重分别比CK高4.11%、2.73%、1.02%、0.41%,结实率分别比CK高8.65%、8.1%、5.24%、2.53%,理论产量分别比CK高19.02%、14.88%、10.46%、7.12%。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索HBV-DNA载量、HBs Ag水平、感染因素对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程进展影响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从2019年9月-2021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共3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HBV-DNA、HBs Ag、BR、LFT、CF等数据,分析HBV-DNA、HBs Ag、BR、CF、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1)根据HBV-DNA载
水轮机调速器作为水电站调功的核心设备,其控制性能指标和可靠性对于水电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凤滩水电站实际运行情况和调速器最新发展技术,对凤滩电站调速器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凤滩调速器控制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本文分析论述了调速器发展历程和调速器系统结构、技术特点,和凤滩水电站调速器运行现状,为凤滩调速器改造提供技术及理论依据。本文结合调速器最新技术和凤滩电站实际控制需要,对凤滩电站调速器硬件进行系
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摆脱贫困成为我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成败的关键,然而在政府多部门参与扶贫的具体过程中,存在跨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不及时,数据不一致,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导致一系列有失精准性等问题发生。现阶段扶贫数据共享主要是通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在共享数据应用过程中数据经常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存在着共享驱动力弱的问题,同时被共享的数据缺乏隐私保护,以及数据中心化
能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之一,在对能源开采和加工过程中,能源中的有害金属因人为因素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有害金属进入周围环境后,在自然过程中大量累积并且无法分解,对土壤、水、空气、植物造成污染,对动物和人类产生一定健康风险。因此对能源型城市多介质环境中有害金属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人群的健康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可为城市环境宏观治理以及卫生安全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能源型城市榆林市作为
古建油饰彩绘地仗是我国建筑彩绘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仗的出现加强了彩绘与古建木质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彩绘不易脱落或者龟裂,大大提高了古建彩绘的耐久性能,而这些特性必然与古建彩绘地仗中的用料、配比、以及物料间相互作用有关。揭示传统古建彩绘地仗油满的炼制桐油工艺与油满调制工艺中各物料间相互作用,对传统工艺做出科学化解释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能”的基本指导思想出发,对传统古建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直播就是其中之一。网络直播作为微博、微信之后流行起来的新型互联网传播媒介,其低门槛、即时性、互动性、内容丰富且富有娱乐性、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等特征,获得了大学生群体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这一行为进行探究,了解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驱动因素以及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影
伴随信息技术在司法行业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司法业务数据迁移到了信息系统中。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统筹领导下,我国顺利建成裁判文书网、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等司法平台,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司法业务的信息化。司法信息化带动了司法智慧化的发展,司法部提出“数字法治、智慧司法”的指导意见。当前,代表性的智慧司法应用包括类案自动推荐、法条自动预测和量刑自动预测等。这类应用的基础都是深度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司
甘肃自古就是农垦屯田的重镇,明清时期甘肃地区农业开发复兴的同时也受到多种自然灾害尤以旱灾为重的不利影响,为应对自然灾害威胁、改造灾害环境,各地大力兴办水利工程,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特点、旱灾应对以及水利建设研究,力求探寻灾害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影响机制。绪论部分重点界定了甘肃河西、陇中、陇南、陇东地区的时空范围,分析各地州县行政建置,并对灾害环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构想,是信用治理的核心手段。现阶段,“失信联合惩戒”逐渐成为了信用治理的“标配”,如何进一步提高失信联合惩戒的合法性,让其真正走上法治化道路、并且在实施时有效防止行政权滥用,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进行深入挖掘,对我国社会信用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国内已经逐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事业,失信联合惩戒以道德规范和法律原则为依托,惩
我国土壤镉(Cd)污染形式严峻,已严重威胁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修复农田Cd污染土壤刻不容缓。水稻Cd高积累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土壤Cd污染修复植物,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且生物量大、栽种技术成熟、遗传性状稳定,在修复农田Cd污染土壤上有一定前景。本研究以水稻Cd高积累材料(Lu527-8)为研究对象,普通材料(Lu527-4)为对照,通过水培试验,研究Lu527-8根部对Cd的吸收能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