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机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要素生产率(又称“索洛余数”,英文Total Factor of Productivity,简称TFP)来自于总量生产函数,它不单反映一国的技术水平,还反映制度状况。但是它却不能完全体现技术和制度对增长的贡献,因为有一部分技术和制度的影响体现在了要素投入(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变化上。 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联动机制,而非只有技术或者制度单独的作用;经济增长过程可以有三种机制、四条道路,而非仅有“技术推动增长”一条道路。 国家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策略时不应以提高TFP值为目标,也不可片面追求技术进步,应当抱以“系统观念”,将政策目标锁定在制定一整套制度体系,促进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市场需求三者问形成自觉的、良性的循环机制,全方位地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其他文献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收入征收的税,它在现代税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各项职
自2002年起全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税费改革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的很多关系农民生活的重大问题,但是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影响。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搭便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说明了解决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紧迫性;接着,阐述了农村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人民公社阶段、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税费改革后阶段也就是后税费主义阶段。并全方位地探究了公共财政与税费改革的内在联系,得出了税费改革后农
健康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居民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