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复杂性和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日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企业核心能力范围,组建或参加R&D联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选择。不同R&D联盟中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通过其R&D联盟伙伴、甚至伙伴的伙伴建立起联结关系,这种相互联结的R&D联盟伙伴关系的总和构成了R&D联盟网络,R&D联盟网络的形成开启了以联盟网络作为竞争主体的外部技术竞争的新时代。因此,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视角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双边互动拓展到R&D联盟网络水平层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R&D联盟、R&D联盟网络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等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研究R&D联盟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在对R&D联盟网络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R&D联盟网络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和分析,并进一步对R&D联盟网络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进行界定;运用社会网络嵌入性理论分析R&D联盟网络的形成动因;基于强弱关系理论和自组织理论分析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运用复制动态博弈理论研究R&D联盟网络形成的博弈过程;基于R&D联盟伙伴选择的试验性,将波谱尔的试错思想引入R&D联盟伙伴选择研究中,并运用先验概率、后验概率和风险损失函数,建立R&D联盟网络形成中伙伴选择试错模型,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选择R&D联盟伙伴的效率,从而从形成动因、路径、过程以及伙伴选择几个维度揭示R&D联盟网络的形成机理。运用强弱关系和结构洞等社会网络理论,从结构、关系和位置三个维度揭示R&D联盟网络效应产生的微观机理。从结构、关系和位置三个维度对R&D联盟网络属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集成思想,对R&D联盟网络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集成竞争能力进行界定与提炼其关键能力因子;从而为研究R&D联盟网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相关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竞争能力的学习能力、R&D联盟能力和开放创新能力三个关键能力因子为中介,深入研究R&D联盟网络的结构、关系和位置属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微观机制,并提出相应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对R&D联盟网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实证研究,描述问卷的设计过程和基本内容;基于R&D联盟网络的结构、关系和位置属性的内涵和测度方法,开发R&D联盟网络属性的测度量表;选定台湾南港软体工业园和台湾经济部工业局企业R&D联盟推动计划书辅助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并从发放和回收等环节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控制。从而,为R&D联盟网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进行前期设计。运用PASW Statistics18.0和AMOS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获得拟合度良好的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拟合、评价和修正用于验证R&D联盟网络属性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相关假设的SEM模型;根据最终确定的拟合度良好的模型,验证R&D联盟网络属性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相关假设,并给出未通过验证的个别假设验证结果的解释。本文从更为微观的层面揭示单个高新技术企业通过R&D联盟网络获取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为高新技术企业在R&D联盟网络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