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联盟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复杂性和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日益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企业核心能力范围,组建或参加R&D联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选择。不同R&D联盟中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通过其R&D联盟伙伴、甚至伙伴的伙伴建立起联结关系,这种相互联结的R&D联盟伙伴关系的总和构成了R&D联盟网络,R&D联盟网络的形成开启了以联盟网络作为竞争主体的外部技术竞争的新时代。因此,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视角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双边互动拓展到R&D联盟网络水平层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R&D联盟、R&D联盟网络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等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研究R&D联盟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在对R&D联盟网络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R&D联盟网络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和分析,并进一步对R&D联盟网络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进行界定;运用社会网络嵌入性理论分析R&D联盟网络的形成动因;基于强弱关系理论和自组织理论分析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运用复制动态博弈理论研究R&D联盟网络形成的博弈过程;基于R&D联盟伙伴选择的试验性,将波谱尔的试错思想引入R&D联盟伙伴选择研究中,并运用先验概率、后验概率和风险损失函数,建立R&D联盟网络形成中伙伴选择试错模型,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选择R&D联盟伙伴的效率,从而从形成动因、路径、过程以及伙伴选择几个维度揭示R&D联盟网络的形成机理。运用强弱关系和结构洞等社会网络理论,从结构、关系和位置三个维度揭示R&D联盟网络效应产生的微观机理。从结构、关系和位置三个维度对R&D联盟网络属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集成思想,对R&D联盟网络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集成竞争能力进行界定与提炼其关键能力因子;从而为研究R&D联盟网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相关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竞争能力的学习能力、R&D联盟能力和开放创新能力三个关键能力因子为中介,深入研究R&D联盟网络的结构、关系和位置属性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微观机制,并提出相应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对R&D联盟网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实证研究,描述问卷的设计过程和基本内容;基于R&D联盟网络的结构、关系和位置属性的内涵和测度方法,开发R&D联盟网络属性的测度量表;选定台湾南港软体工业园和台湾经济部工业局企业R&D联盟推动计划书辅助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问卷发放对象,并从发放和回收等环节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控制。从而,为R&D联盟网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进行前期设计。运用PASW Statistics18.0和AMOS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获得拟合度良好的测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拟合、评价和修正用于验证R&D联盟网络属性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相关假设的SEM模型;根据最终确定的拟合度良好的模型,验证R&D联盟网络属性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相关假设,并给出未通过验证的个别假设验证结果的解释。本文从更为微观的层面揭示单个高新技术企业通过R&D联盟网络获取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为高新技术企业在R&D联盟网络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突破性创新是建立在不同的科学技术原理之上,导致企业产品和技术性能指标发生巨大跃迁,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产业版图具有破坏性影响的创新。企业研发团队内部知识异质
特殊教育的根本出路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的掌握,掌握技能的关键靠实训。基于“生态种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和聋生对学习生态种养殖技术的强烈需求,着眼于“教学做
气候变化模型模拟是预测未来气候因子变化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利用CCSM3大气环流模型,模拟了广东省1980~20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多边形格网shape数据,并使用ArcGIS软件
基于2005—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3种水污染物与4种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综合关联度,并对水污染物致癌症死亡的潜伏期作了定量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数值优化算法,研究了一种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方法.以入口马赫数为0.7的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叶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法选取优化变量并构建了考
利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沙丘表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距沙丘表面不同高度的流场速度分布曲线,考察了沙丘背风坡回流区特性受沙丘高度和宽度的影响,分析了回流区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沙丘高度较低时,在背风坡贴近沙丘表面的区域气流速度先降低后增加;随着沙丘高度的增加,背风坡气流速度降低更为迅速,气流不稳定,出现回流区。研究还发现:在沙丘宽度或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
为解决航空制造领域复杂零件的加工难题,针对研制的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开发了基于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和PMAC(programmable multi-axles controller,可编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