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竞赛中任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包因调动分布式劳动力和利用创新方面比传统工作方式更具竞争优势而备受关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众包已成为开放式创新的主要方式。众包竞赛是最受欢迎和有效的众包模式之一,涉及发包方、解答者和众包平台三个要素。发包方最为关注的是任务绩效,如何合理设置各类因素,以吸引众多解答者参与任务并提交足量、高质的任务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任务绩效最大化是发包方关注的核心。经济管理领域已有研究往往从行为和结果两方面来衡量绩效,而已有的众包竞赛研究主要从任务结果出发,很少采用解答者参与过程和行为来衡量绩效。同时,已有研究往往只从任务结果的方案数量和质量中某一方面对绩效进行测量,很少同时测量两者。此外,影响任务绩效的因素众多,已有研究往往只关注某一部分因素,缺乏全面系统性研究。其中,任务奖金和期限对绩效影响的已有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分歧;任务描述往往只采用描述长度来测量,很少采用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任务描述的文本特征,对任务描述的语言特征也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同时从结果和行为两个角度出发,对众包竞赛任务绩效进行测量,结果角度选取方案数量和方案质量,行为角度采用解答者参与用时。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本研究将众包竞赛划分为目标设置和目标执行两个环节,共包含任务设置、任务描述、任务过程和竞争环境四方面影响因素,研究其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采用来自任务中国(Taskcn)众包网站2545项已完成任务的客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软件并结合LIWC文本分析工具,对研究中提出的39个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结果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研究发现任务设置中任务奖金和期限对任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解释了已有研究存在的分歧。发现任务奖金与方案数量、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根据期望价值理论,当任务奖金相对较低时,随着任务奖金的增加,解答者预期收益增加,参与者人数增加,投入努力的程度也相应增加,提交的方案数量和质量都会随之提高;结合自我效能理论,继续增加奖金到一定程度后,会使竞争加剧影响解答者的获胜预期,对参与和努力程度起到抑制作用,方案数量和质量随之降低。发现任务期限与方案数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随着任务期限增加,使解答者具有更充裕的时间去选择参与任务,提交随之增加;任务期限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解答者的回收期延长,时间成本增加,对参与产生抑制作用,方案数量随之减少。发现任务期限与方案质量之间存在线性负向关系,期限增加导致机会成本增加,解答者并不会因为任务期限加长而投入过多精力和努力。第二,研究发现描述长度正向影响任务绩效,描述附件负向影响任务绩效,深化了形式特征对绩效影响方面的研究;以文本分析方法提取任务描述的可读性、心理距离、认知复杂性标记、激活水平、因果关系、人性化细节、规范性信息、语言强度共8个文本特征,考察其影响,填补了此方面研究的空白。通过将任务描述划分为形式特征和文本特征,研究发现描述长度正向影响方案数量和质量,任务描述长度越长,越能清晰地传达任务要求,参与人数和解答质量都会增加;发现描述附件负向影响方案数量和质量,发包方描述任务时添加图片或文档附件会使信息不确定性增大,增加解答者理解任务的难度,从而降低任务绩效。发现任务描述文本内容包含更多的认知复杂性标记、更高的激活水平、更多的人性化细节、更多的规范性信息时将会增加方案数量;描述文本中陈述更多的因果关系将会减少方案数量;描述文本包含更多的人性化细节和规范性信息将会增加平均方案质量;描述文本的可读性越差、心理距离越大、语言强度越高将会降低平均方案质量。第三,研究中考察任务过程和竞争环境对任务绩效的影响,发现任务交流正向影响方案数量,负向影响方案质量,任务密度和市场价格对任务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丰富了任务绩效影响研究的内容。研究发现任务过程中的任务交流会增加方案数量,却会降低方案质量,补充说明和加价延期对方案数量影响并不显著,加价延期对方案质量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发包方对任务过程干预往往会对绩效起到反作用。发现任务密度负向影响方案数量,正向影响方案质量。任务密度越高说明特定时间内任务数量越多,分摊在同一任务上的解答者相对减少,解答者获胜并取得期望收益的可能性降低,方案提交数量将会减少;任务密度越高时,自我效能较低的解答者会被挤出,反而使方案的平均质量有所提升,但这种提升并不会提升总体绩效;市场价格越高时,解答者参与该任务的机会成本越高,选择参与该任务的可能性降低,从而使方案数量和质量均下降。第四,研究中引入解答者平均参与用时衡量绩效,填补了从行为角度测量众包竞赛任务绩效的空白。参与用时反映解答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而努力程度会直接影响最终的任务绩效。研究发现任务设置、任务描述、任务过程和竞争环境均会对解答者参与用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绩效。同时,分析对比方案数量、方案质量和参与用时三者衡量任务绩效的差异,拓展了众包竞赛任务绩效研究范畴,发现采用参与用时可以有效衡量任务绩效。
其他文献
用户自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为特征的旅游虚拟社区不仅为拥有旅游兴趣的人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并且有助于人们获取时效性更强、可靠性更高的旅游信息,以便于更好地制定旅游决策,深化旅游体验以及维持与其他旅游者的关系。旅游虚拟社区需要大量的用户分享知识以填充网站内容,分享的用户越多,分享的知识质量越高,越有利于网站的生存发展。高质量的知识分享主要来源于具有丰富旅行经验
现今,动态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满足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尤其对用户需求体验的强调使得市场细分更加精细。同样类型的产品,可能由于用户体验的微小差别直接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同时,企业却面临着越来越短的创新周期,研发部门必须精于开发高质量的创意并迅速将创意转变为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概念,才能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智能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渗透,用户个体主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作为新产品
从Markowitz(1952)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现代金融理论,例如Sharpe(1964)和Linter(1965)等提出的CAPM理论、Fama(1965)的市场有效性假说、Merton(1973)的消费和资产组合选择理论、Fama和Macbeth(1973)对股票收益率的研究以及Ross(1976)提出的APT套利定价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促进了量化交易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目前,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社保制度改革历史欠账和转轨成本遗留问题、社保基金缺口态势显现等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均等的问题明显存在,这无疑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更高水平、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安排,对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让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我国审计市场监管的重要战略,在此战略指导下,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兼并重组、设立分所扩大规模,从而提升了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建立分所是会计师事务所承揽异地客户的主要途径之一,分所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本拓展客户,进而扩大业务规模,加速事务所发展。然而,审计质量参
近年来,由于领导傲慢自大、盲目自信导致的组织道德丑闻以及决策失误事件频发,促使组织管理者和学者将注意力转向领导者客观认识自我、承认自身不足等领导行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领导者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逐渐成为影响组织发展的障碍。在此条件下,领导者需要更多的依靠员工的能力,不断谦虚学习才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谦卑型领导正是领导者承认自身不足、赞赏他人优点以及谦虚学习的领导行为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效率不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环境和资源已无法支撑投资驱动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这一问题引起了中央层面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首要任务是化解过剩产能。企业投资决定着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构成了微观主体成长的基础。解决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对于化解过剩产能至关重要。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投资规模的扩张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力日显不足,
人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语言。但是,人权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绝对性。为了协调不同社会条件下不同主体的社会价值诉求,使所有个体的权利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和保障,就必须对人权的行使施加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限制的正当性问题,绝大多数国际人权条约在详细规定个人权利的同时,也相应设置了权利限制条款。根据这些条款,缔约国可以在特定的情形下对个人权利施加限制。但是,国际人权条约需要兼容不同的
软件漏洞通常是指可被恶意利用的软件错误或者缺陷,是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威胁,很多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背后都与漏洞利用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软件规模以及复杂性的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地挖掘软件中隐藏的漏洞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任务。覆盖率导向的模糊测试技术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证明是现在最成功的自动化动态漏洞挖掘方法,发现了众多主流软件中的一大批高危漏洞,很大
诸如立法决策或者司法裁判等法律的决定,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在立法期限或司法裁量时间成本的压力下所作出的,但上述决定并非脱离理性判断以及衡量,法律理性主义或者法律经验主义至多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理论理性或实践理性的认识标准,但对于像法律实践这一类实践的话语如何以“实践”的方式来达到理性的结果,却并没有提供更有说服力、更有实践可能性的标准或规则。尤其是对于具体的部门法实践来说,通过怎样“实践”的方式来达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