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的北斗精密定位算法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随着系统网逐渐趋于完善,工作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在北斗导航系统上的应用前景也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北斗定位精度的方法是广大国内学者积极研究的重点。北斗精密定位算法是定位系统研究的热点,相位定位在精密定位中的基础上具有可提高定位精度的特点,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以及应用价值。  在单点定位中,传统的最小二乘定位因为在解算过程中引入线性化误差,并且对初始值有过强的依赖性而导致最终定位精度低。而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在北斗相位定位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提高北斗相位定位的精度。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相位定位的特点在其基础上结合粒子群算法,提出了PSO相位解算算法。首先利用相位观测量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计算出接收机的大约位置,并作为基准值建立粒子群算法求解的空间,然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出全局最优值,得到的结果有着更高的定位精度。经过实验分析验证, PSO相位算法可以有效的收敛得到最优值,并且能够在单点定位解的精度上有所提高。  除了对相位单点定位算法进行改进,本文对实时动态定位 RTK技术在北斗导航上进行了设计和实现。RTK是一种基于相位观测量进行相对定位的定位方式,通过差分处理来消除或者减弱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相关的误差,以此来解算出比单点定位精度更高的解。RTK具有数据通信设备,可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从而使用户获得实时的且较高定位精度的定位结果。本文通过分析 RTK技术的定位原理,基于相对定位以及差分定位的原理实现RTK,并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获得相应观测量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实验,验证RTK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实验表明,北斗RTK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中,其定位精度均能达到厘米级别。
其他文献
电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为了测量各种电场参数,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明了多种电场传感器。但是用于静电场测量的微型电场传感器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了一种新
The chrome spinel (chromite) in mantle peridotites from ophiolites can shed light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ophiolites. Podiform chromites were
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MCRWPTT)是一种非接触能量传输技术。该传输方式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等优点,不但能够解决传统有线能量传输方式中存在的电击、火花等缺陷,还能为煤矿开采、水下和智能楼宇等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场合提供能量,更能在植入式医疗中发挥其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