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业务外包和海外直接投资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方式的主流,垂直分离成为全球价值创造体系的特点之一。发达国家逐渐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生产制造转移到了研发、设计、营销网络等高附加值环节,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关键环节,将非核心业务和环节实施分包出去。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机遇,提升了竞争力。因此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承接了全球价值链的转移。在此前提下,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制造”的标签贴满了全世界,然而仔细分析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以初级资源、鞋、服装、玩具、家电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外,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附加值也在不断的下降。中国制造业仅仅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实现升级时需要专注于核心环节,可以有效把握了竞争的优势地位。当前,安徽经济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容乐观,但是安徽正处于主动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阶段,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分工,其后期的发展后劲不容低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安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探讨安徽制造业升级问题,预防安徽制造业论为被“俘获”与“压榨”的对象,从而为安徽选择产业升级的最优路径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认为,安徽制造业首要的任务是借助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安徽制造业应引进高端技术,利用本土广大的市场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从较低的加工阶段向较高层次升级。随着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入安徽,安徽制造业应在这股潮流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主动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相应节点,根据本土优势资源,找准战略定位,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领先的专业制造商或供应商。本文提出安徽制造业可以通过技术力量、采取适用的商业模式、开拓自主品牌、加强内部管理和全面实现信息化等策略,进而实施配套的升级措施,希望安徽制造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拥有同样的视角,向更高一层的产业升级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