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场外市场交易机制设计与做市商制度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o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持续完善,场外市场建设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环节。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简称OTC Market),与交易所的场内市场相对,是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和流通的场所,可以满足广大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退市企业股票继续流通的需求。我国场外市场目前在管理层的规划下逐步形成了多功能的分层结构。但长期以来场外市场的流动性较差,根源在于其交易机制设计的不完善,有必要通过引入做市商制度来改善此缺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机制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主要是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整体指导框架,分析了市场微观结构各个元素的特点,描述了衡量市场运行绩效的四个指标,并探讨了交易机制设计与市场运行效率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我国现阶段场外市场的发展现状,并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为代表,探讨了其交易机制方面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案例分析和制度比较的方法,通过借鉴美国场外市场、英国AIM市场和我国台湾地区兴柜市场的发展经验,侧重对其交易机制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本文随后探讨了做市商制度在我国金融市场已有的实践应用情况。天津股权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后,市场运行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流动性获得较大改善。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场外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我国场外市场做市商制度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重点从交易机制模式选择、做市商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做市商的类型与培育、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做市商的存货管理以及做市商的市场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构建我国场外市场制度其他方面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其他文献
并购作为一种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途径,受到各国企业的追捧。中国企业的并购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
本文在对创业导向、全球价值链及国际化绩效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概念模型,设计价值链位势调研量表,提出并验证了企业价值链位势在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关系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