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熵增原理的遗传算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模仿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法则发展而来的一种启发式群智能算法。它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对目标函数没有限制性要求,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可扩展性强。遗传算法适合于高度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求解,可以在复杂的多维空间中搜索全局最优解,因而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与大多数演化算法类似,遗传算法的线性选择策略使得算法的选择压力过大,导致搜索过程中种群多样性丧失,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个共性问题,本文以遗传算法为典型例子,在热力学遗传算法TDGA的启发下,将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和非平衡热力学状态下体系的变化过程进行类比,研究了基于热力学原理的选择策略。(1)在种群进化过程中,引入热力学非平衡定态下的最小熵增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熵增原理的热力学选择策略,使个体的选择不再完全依赖于适应值的大小。在目标函数值空间内定义了个体密度,以度量种群多样性。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婪热力学选择机制的选择策略,但时间复杂度较高。为了降低时间复杂度,根据熵产生的可叠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量热力学替换机制的选择策略,将种群熵产生分派到每个个体上,直接对个体熵产生进行排序和筛选,使选择过程具有线性时间复杂度。(2)将以上的两种选择策略应用于遗传算法的改进中,并分别在简单背包问题和数值函数测试问题上从多个角度对这两种策略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非平衡状态下热力学的最小熵增原理,能使种群在保证收敛速度和精度的同时保持多样性,可以有效避免种群陷入局部最优,也验证了分量热力学选择机制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可降低时间复杂度。(3)为了验证基于最小熵增原理选择策略的普适性,同时进一步验证该选择策略在多样性保持上的可靠性,又将基于最小熵增的分量热力学选择机制应用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改进中。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个体密度,使用核函数密度估计对目标空间中的个体分布状态进行拟合。利用非支配排序对种群进行分层,借助最小熵增原理保持种群多样性。最后通过在简单二目标测试问题(包括ZDT系列问题和MOP系列问题)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最小熵增原理选择策略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适用性,尤其是在种群多样性保持上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一种严重影响育龄期妇女身心健康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和不孕。腹腔镜手术因其在诊断、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干扰的双重作用下,已成为全球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其碳库的微小变动可对大气中CO2含量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农田生态
化石资源是工业社会对能源、材料和化学品的主要来源。然而,大力开采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不仅将导致资源耗竭、同时也带来了很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回归生
航天员需要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多种科学实验和设备维护任务,为保证任务万无一失,航天员需要在地面同等或类似条件下进行反复训练。因此,需要一套系统模拟太空的微重力环
芪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大多是以1,2-二苯乙烯为基本骨架构成。二苯乙烯--苯丙木质素是天然芪类化合物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独特的连续4手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如城市面源污染、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中,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优选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诸多
论文第一章对近年来从青霉菌中分离、提纯得到的化合物种类以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实验设计思路以及应用TLC化学多样性筛选的方法,从35株待选的云南重楼
近年来,我国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车辆路径问题在其中尤为关键,优化车辆路径,减少运输总成本,让物流服务更加环保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车辆路径优化问题里,软时间窗车辆
光伏太阳能热泵(PV-SAHP)通过利用太阳辐射资源向用户提供生活热水的同时进行光伏发电。辐射与温度对系统运行特性有很大影响,能够基于使用需求,根据太阳辐照度与环境温度变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接踵而至。六价铬(Cr(Ⅵ))作为地下水中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质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r(Ⅵ)可以在土壤和地